佛山在线

调研报告丨建设高质量技术经理人队伍 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探路者,技术经理人在我国技术要素市场配置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自身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与效率。近日,佛山市2024年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发展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专题研讨班就此展开调研,为佛山加快建设高质量技术经理人队伍,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建言献策。

现状

佛山加快培育技术经理人

佛山市自2019年至2023年连续5年推进技术经理人培育工作,共培养了671名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理人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催生和加快了众科联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的建设,推动近500家企业、100家创新平台、100家中介服务机构深度参与技术经理人培育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例如,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技术经理人参与促成星联科技与华南理工大学瞿金平院士团队签署“拉伸流变”专利技术转让,推动星联科技采用“先合作后转让”的创新模式,以超过2000万元的价格购买“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输送方法及设备”专利技术。

但是,我市技术经理人队伍仍处于发展初期,体系建设尚未能有效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求,还存在诸多困难需要克服。例如规模和素质有待提升、技术市场交易有待顺畅、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健全等。

建议

四个方面发力佛山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

(一)夯实技术经理人基础。一是强化技术经理人职业培训。重点面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机构、高校院所、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型企业等,着力培养一批“知政策、精技术、会管理、懂金融、明法律、通市场、擅转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效配置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各个关键环节,以人才结构的优化和素质的提高带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提升。积极争取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落地佛山,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我市重点产业,开展系统性、专业化培训,采用“理论+实务+实战演练”的培训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示范性、标杆性培养基地。二是加大技术经理人引进力度。高标准建设“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鼓励高校院所、头部企业、行业协会、科创平台、产业园区等面向全球引进高素质技术经理人才,符合条件的纳入本市相关人才计划。针对国内技术经理人才,试行直接落户、优购住房、医疗保险、子女就业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制定海外中高端技术经理人才专项引进政策,为引进的外籍和归国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办理入境签证、居留许可和就业许可,提供简约的统一化和国际化服务便利。支持港澳台人才到佛山创新创业。三是支持高校培育技术经理专业人才。鼓励佛山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人才培育体制机制,开展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养,开设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等课程,选聘兼职产业导师,提升学生转化实操能力。鼓励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技术转移从业人员在岗参加培训,提升专业水平。

(二)完善技术经理人激励机制。一是加大技术经理人资助力度。鼓励技术经理人申报职称,对首次取得技术经纪专业职称并受聘我市技术转移机构等的,按职称层级给予经费奖励。支持技术经理人参加培训,给予培训机构补贴。适时组织佛山市“金牌技术经理人”评选,并给予奖励。二是优化技术经理人评价机制。建立技术转移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推动技术经理人进入紧缺人才引才目录,将技术经理人纳入我市人才计划予以支持。打通市本级初级、中级职称评审通道,深入推进技术经理人职称评审改革,将技术经理人培训、实训、业绩情况纳入评审评价标准。鼓励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与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人才评价、绩效考核等相挂钩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丰富技术经理人职业场景。鼓励高校院所、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各类科创主体根据现实需求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岗位,明确其从事成果披露、成果挖掘、需求挖掘,促进技术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等科技成果转化全程工作服务职责。制定和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可采用市场化方式聘用技术经理人,采取符合岗位特点的协议薪酬分配办法。

(三)实施技术经理人护航行动。一是成立佛山市技术经理人协会。通过协会聚合行业、技术、人才、信息、服务等各类社会创新资源,汇聚科技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产业化等领域专家学者,搭建形成协会、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三级管理为支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生态系统,为技术转移全过程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二是搭建技术经理人“智慧云脑”。依托佛山科技数据大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资源共享板块,构建科技成果库、需求库、案例库、方法库、技术转移人才专家库等,建强技术经理人推介、技术供需发布、数据采集app等功能。探索依托供需数据库的“技术经理服务派单制”,推动科创资源的智能推荐与精准匹配,实现技术供需小规模、专业化精准服务对接。三是开展技术转移机构梯度培育。鼓励技术转移机构与国内外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律师、会计等专业服务机构深度合作,提升精准服务质量。鼓励围绕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精尖产业领域,与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平台、中试平台等机构合作,补足转化短板。四是鼓励建设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依托高校院所、头部企业、行业协会、重大创新平台、产业园区等,打造一批具备行业特色、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依托我市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搭建实训平台。推动各区建立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技术转移机构的对接联络机制,根据需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员岗位,采取全职、兼职等方式聘用高水平技术经理人,在重点园区、产业基地任职,参与需求发布、技术匹配、对接谈判、项目落地的全链条服务。

(四)加强组织保障和宣传引导。将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培育工作纳入全市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工作内容。市科技局牵头,相关市级部门参与,加强全市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培训引进工作的统筹协调,强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合力。另外,利用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加强对技术经理人相关政策举措的宣传解读,鼓励开展技术经理人专栏和专题报道,大力宣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进单位、优秀技术经理人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营造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良好氛围。

(来源:佛山市2024年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发展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专题研讨班第一组,有删改。)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