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经济成为城市发展主旋律的当下,招商引资竞争已从政策优惠的“短兵相接”,升维至体制机制与产业生态的“系统较量”。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构建“1+N”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注重招大商和引小商并举、鼓励支持现有企业增资扩产。
这意味着,佛山招商不只是某个项目的单点突破,更是以培育产业链的思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再造一个新佛山”增添新动能。
佛山提出构建“1+N”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重点投向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图为广东金融高新区。/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许佐锋摄(资料图片)
1200亿基金矩阵浇灌“创新雨林”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的背景之下,城市之间的土地、税收优惠边际效应将逐步递减,资本正成为城市竞争的新利器。
佛山也在积极行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1+N”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包括1支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和N支市场化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推广“以投代补”“以投带引”。
根据此前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部署,佛山计划通过5年左右时间,推动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突出重点投向、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规模不低于1200亿元的产业基金矩阵。
其中,总规模200亿元的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首期规模40亿元,通过“直接投资+母子基金+专项基金”的形式开展投资。母基金管理人由佛山市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担任。
市政协委员、佛山市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耀达商业保理副总经理林海荣透露,目前金控集团已迅速展开工作,对新动能产业基金的意向投资项目进行初步风控,争取尽快通过金融力量为佛山制造业补链延链强链。
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充分展现长周期耐心资本的特点:母基金存续期15年,打破传统政府基金3~7年的投资周期,匹配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长赛道培育规律,与合肥产投“十年磨一剑”投资京东方第六代线的策略不谋而合。
“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具有强化政府统筹、民间积极参与、坚持长期主义的特点及先进性,注定会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一大利器。”市人大代表、广东华兴银行佛山顺德支行行长助理车畅在为制度点赞的同时,也提出建议,可以对积极参与投资的社会资本提供一定的福利,例如税收补助、投资奖励等,增强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多方合力提升招商质效
放眼全国,各地为了稳经济、促发展,都把招商引资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多个省市直接把招商引资定为“一把手”工程。
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完善“9+5+X”招商工作机制,创新多元化招商模式。
关于“9+5+X”招商工作机制,市政府工作报告专门进行了解释:“9”是由市四套班子领导任组长的九大重点产业招商专班,“5”是五大驻点招商工作组,“X”是聘请一批细分行业专家、投融资专家、知名企业家作为招商合作伙伴。
市领导挂帅的专班机制,极大地强化了资源统筹能力,释放出“集中力量攻核心”的强烈信号。重点产业专班聚焦数控机床、新型储能、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产业,以“链式思维”梳理目标企业清单,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发力。五大驻点招商工作组构建区域触达体系,形成“前沿哨所+后方智库”的联动效应。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加速涌现,对招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佛山通过聘请一批细分行业专家、投融资专家、知名企业家作为招商合作伙伴,也将有力打破政府单边招商的局限。此前,高明区通过龙头企业广东溢达引荐,成功吸引朗兴高端幕墙项目落户,并带动铝型材、玻璃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就是最好例证。
可以说,佛山通过“专班攻坚+驻点触达+专业赋能”多维联动的招商机制,既体现了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又融入了市场化的灵活思维,将为佛山招商引资突围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增量
佛山市场主体超170万户,其中工业企业超过10万家。随着佛山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以及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本土企业选择在佛山增资扩产。
2024年,佛山市内新设立和增资扩产项目签约661个,占比72.64%,签约投资额2252.16亿元,占比55.04%。
本土企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佛山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佛山也积极回应各大企业的期待。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支持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对有意向的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比照同等规模市外引进项目给予支持。
对此,市政协委员、广东广立信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申桂树深表赞同。“扶植本土企业是成本最低且最为便捷的招商方式。”他表示,本土企业的企业家不仅拥有乡土情结,更具备资金实力以及强烈的投资意愿。如果能够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环境,不仅能激发本土企业的活力,推动企业的成长,还能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城市竞争逆水行舟。未来的招商竞争,注定属于那些既“看得准链条”又“耐得住寂寞”的城市。佛山正以实际行动,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效,努力走出一条高水平招商引资的新路子,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提供有力支撑。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阮凤娟、陈宁静、何其辉、吴家键
编辑/王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