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一场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调研活动在佛山举行。来自新华社、上海证券报及省市有关媒体的记者,深入走访华数机器人、汇博机器人、天太机器人、凯硕集团、赛意信息、增广智能、奥比中光等多家代表性企业,全面挖掘产业最新发展成果,探寻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方向。
制造业沃土催生机器人全产业链
在南海区狮山镇华数机器人的实验室内,一台搭载自主研发AI控制系统的双臂机器人正在精准分拣微型电子元件。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林介绍:“过去,传统工业机器人采用‘一机一控’模式;如今,我们通过一个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双臂协同操作,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
在顺德北滘的美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里,一灰一白两款人形机器人样机一经曝光便引发关注。“他们”不仅能够听懂“取水”“跳舞”等语音指令并迅速做出反应,还计划于下个月进入家电工厂“打工”。
对于佛山来说,机器人并非外来闯入的“颠覆者”,而是制造业自身孕育的新基因。
凯硕集团正是这样的典型案例。起初,这是一家做五金模具的工厂,因为发现模具冲压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于是寻求用自动化来解决。企业在2015年成立子公司——广东捷瞬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机械手及自动化设备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2021年还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广东捷瞬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够紧密结合模具和工艺要求,为客户提供最优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广东捷瞬机器人有限公司科创中心总监李周介绍,2024年集团营收达到1.5亿元,承接了大量来自大湾区3C、家电等行业智能冲压和智能工厂的业务。“我们为一家灯塔工厂打造了一条压缩机柔性生产线,并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将人工智能算法融入生产线,现在企业生产一台压缩机的效率可以提升到6秒以内。”李周说。
目前,全市拥有相关企业3000多家,形成了“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完整产业链布局。2024年,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约600亿元。
主动创新探索 构筑技术护城河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智能机器人,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在佛山这片制造业热土上,许多企业正通过突破核心技术,积极抢占具身智能领域的制高点。
去年11月,上海大学对外正式展示“自强1号”人形机器人。很少人知道,这款重达90公斤,被誉为全球最重的重载荷工作类人形机器人,正是该校与天太机器人联合研发的成果。
天太机器人参与研发的“自强1号”人形机器人。
成立于2014年的广东天太机器人有限公司,首创了一体化、高性能、低能耗的模块化产品,为众多机器人配备了更先进的“关节+小脑”,有效解决了机器人的运动能力问题。其产品已成功进入比亚迪、立讯精密等行业巨头的供应链。
“我们希望像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一样,成为所有机器人背后的支撑企业。”公司联合创始人吴志诚信心十足地说,由公司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将于今年发布,预计2025年公司营收有望实现翻番。
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在机器人产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性能和成本。
成立仅6年时间的增广智能,就是佛山机器人产业版图中的一颗新星。企业创新性地利用电磁能直接驱动动子运动,悬浮高度控制在0.5-5毫米之间,避免了传统机械系统中复杂的传动环节,显著提升了运动效率和精度;同时,还集成了先进的人工智能和强化学习算法,能够自主规划最优工艺路径,灵活应对精密装配、精密检测等生产线需求。这一成果荣获2024年“恰佩克年度技术创新产品奖”,该奖项被誉为机器人行业的“诺贝尔奖”。
智造新时代的“佛山答卷”
当前,广东正集中发力,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广州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柳子恒看来,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不同场景对工业机器人的要求并不一样,所以在细分和垂直领域发展工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AI)具有广阔前景。
作为3D视觉传感器技术和产业的领跑者,奥比中光3D视觉感知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园区落户顺德容桂,2024年底投入使用。企业公共关系部负责人许星表示,企业推出了六大技术路线,针对智能机器人行业,在产品上发力机器人视觉传感器的应用推广与产业渗透,同时打造国际性能标杆产品。目前企业将佛山作为生产基地,2025年营收预计将超过5亿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今年,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齐头并进”,谋划建设云鹭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启动区。顺德区经济促进局副局长海玉宝表示,“这是顺德最有想象空间的地方,希望借此吸引机器人领域最高端、最核心的人才落户。”他希望通过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弥补工业机器人向智能机器人跃升过程中在研发和算法人才方面的不足。
站在时代风口,佛山工业机器人产业正上演着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当万亿级制造业需求遇上前沿技术突破,这场关于具身智能的竞逐,充满无限可能。
文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靓、黎锦健
编辑 | 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