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 记者陈伯青报道:清明祭扫,是中国人血脉中流淌的文化基因。记者6日从佛山市民政局获悉,今年清明假期期间(4月4日至6日),全市41个殡葬服务单位共接待现场祭扫群众约221.08万人次。广大祭扫群众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祭扫理念,全市各地清明祭扫活动文明安全平稳有序。
践行文明风尚 传承良好家风
6日上午,35名祖籍顺德的任家人,从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赶到佛山市殡仪馆祭拜先人。
“我们任家从清代就扎根顺德了,发展至今子孙散布在大湾区各个城市。”来自澳门的任国华说,在清明节后第一个星期日纪念祖母,已成为他们家族坚持20年的传统。希望通过这个方式,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好家风传承下去。
清明祭扫不仅能身体力行传承良好家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一次倡导移风易俗、践行文明风尚的好机会。
4月5日,在南海西樵福荫园,鲜花义卖摊位吸引众多祭扫群众驻足咨询。带着孩子前来祭扫的王先生在了解到货款将直接汇入慈善账户后,爽快地买了两束鲜花。他表示,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既寄托了心意,又环保,还能对孩子起到教育作用。
鲜花义卖、纸钱换鲜花……清明期间,我市多个殡葬服务单位推出相关活动,倡导绿色清明、文明追思。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放弃焚烧纸钱等旧俗,文明祭扫如春风化雨,悄然成为一种新风尚。
赓续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
清明节不仅是慎终追远的时刻,更是厚植家国情怀的契机。清明期间,位于市殡仪馆的佛山市革命烈士纪念亭,迎来了许多自发前来祭扫缅怀的群众。
纪念亭下,鲜花整齐摆放,表达着广大群众对革命烈士的追思与崇敬。“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六年级学生黄思睿与母亲特意前来为革命烈士敬献鲜花。
在市殡仪馆推出的“天堂信箱”活动展示架上,一张饱含深情的明信片传递出佛山青年对革命先烈的诚挚告慰:“与革命先烈:愿中国之未来光明万丈,吾辈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南海西樵福荫园,身着红色马甲的党员志愿者梁剑平连续三天都忙到傍晚五六时。作为资深志愿者的他,已坚持14年参与鲜花义卖,仅被手机记录下的志愿服务时长就超过6819小时。
以梁剑平为代表的佛山志愿者是服务祭扫群众的重要力量。他们身着“志愿红”在鲜花义卖、维护秩序等多个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清明假期里一道亮丽的色彩。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