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佛山出台行动方案 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5月7日,佛山市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启动仪式举行,正式发布《佛山市推动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保障等三大方面,提出要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高标准建设环两江先行区,扎实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启动仪式现场。

聚焦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丹灶、西樵、九江、龙江、白坭、西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素,《方案》明确大力实施领航、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五大行动”,加快推进核心区基础教育城乡优质均衡协调发展,引领带动联动区(狮山、南庄、乐从、勒流、杏坛、荷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强市先行区。

《方案》紧密结合佛山实际,提出到2025年,实现“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核心区各镇街,扩大公办学位资源,新增公办学位0.3万个。到2026年,“名校”引领打造的龙头标杆学校初见成效,累计新增公办学位0.6万个,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到2027年,累计新增公办学位1.5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以上,义务教育公办学位比例保持在95%以上。

启动仪式现场。

具体要如何发力?《方案》提出,佛山将实施“名校领航”行动、“扩优强基”行动、“强师固本”行动、“课改提质”行动、“共享增效”行动等5个方面12项重点任务。

在实施“名校领航”行动方面,《方案》提出打造龙头标杆学校,发挥佛山一中、华英学校、石门中学、顺德一中、南海中学、南海实验学校等“名校”引领作用,以设分校区、托管帮扶等方式,下沉核心区各镇街打造1所龙头标杆学校。深化集团化办学,打破镇域、区域边界,采取以强带新、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等多种模式,推动核心区组建更加紧密的教育集团,扩大核心区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面。

围绕实施“扩优强基”行动,《方案》提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灵活运用新改扩建、挖潜扩容、学段调整等手段,构建与常住人口规模变化相适应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学位“动态均衡”,2025-2027年,力争推动核心区增加公办中小学学位1.5万个。着力改薄提升,按照“一镇一案”原则制定薄弱学校改善提升计划,对照中小学幼儿园配置标准和办学要求,全方位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此外,《方案》提出实施“强师固本”行动,锻造名优校长、培养名师骨干等;实施“课改提质”行动,深化课程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充实教研力量等;实施“共享增效”行动,深化区域结对协作、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推动“数智”赋能等。

《方案》还提出三个组织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统筹领导,坚持市级统筹、市区结合的工作模式,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取得实效;强化要素保障,从政策、土地、资金、人员、信息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核心区教育扩优提质;强化项目管理,建立详细的重点项目清单,明确具体内容、时间节点、责任单位等。

启动仪式上,佛山市第一中学禅城学校、佛山市第一中学三水学校、佛山市华英三水学校、石门西樵山学校、南海实验学校有为校区、南海儒林实验学校、顺德区第一中学龙江外国语学校、佛山市高级中学新校区等8所学校揭牌,一批义务教育跨区域教研共同体签约。

签约仪式。

现场还向近年来捐赠支持环两江先行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热心人士(企业)赠送牌匾,佛山市第一中学、南海区、龙江镇主要负责同志作现场交流发言。

文字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吴家键

图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符诗贺

编辑 | 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