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其中,第三章“投资融资促进”聚焦破解融资难题,引发佛山各界高度关注。
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结构中占比超过六成,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正值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无疑为民企打通了融资“经脉”。
位于佛山南海的广东金融高新区,是广东建设金融强省的重要平台。/资料图片
改善融资环境 为民企发展“松绑”
“我国经过多年发展,已经从早前的模仿学习阶段进入到自主创新发展的深水区,正迈步向高质量发展跃升。”深圳前海大一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大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在法律层面进一步保障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
佛山市基金业协会秘书长、广东灯湖高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江洪指出,“投资融资促进”章节覆盖了私募股权基金的多个环节,从前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动政府引导基金落地,到优质项目对接,再到退出机制、融资渠道等多个方面都释放了积极的支持信号。
“这部法律的出台,极大缓解了基金投资的民营企业融资‘老大难’问题。”江洪表示,过去在金融市场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融资成本上有差别,有了这部法律,民企在融资上会消除很多不确定性。例如,法律明确提出支持股权、应收账款等非传统资产担保融资,相当于给民营企业“松绑”,融资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
从企业自身来看,民营企业以中小微企业居多,其融资问题的根源之一,是缺乏足额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传统贷款。对此,法律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发和提供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资信良好的民营经济组织融资提供便利条件,增强信贷供给、贷款周期与民营经济组织融资需求、资金使用周期的适配性。
“作为长期致力于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者,我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将‘融资可获得性’纳入法律框架,尤其对金融机构针对民营企业抵质押贷款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及与融资担保机构有序扩大合作提出要求,让我们备受鼓舞,促使我们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佛山禅城中盈盛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郑正强表示。
对于银行机构而言,也迎来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机遇,可针对不同企业或场景开发出更多适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针对民营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金融产品,如“数字化项目贷”“数字化设备购置贷”“数字化技改贷”等。
资本流向明晰 未来产业仍是“香饽饽”
根据中基协数据显示,佛山目前共有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73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59家。从总规模200亿元的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到顺德科创、南海产投等领军型国资引导基金,再到猎投基金、凯鼎投资、睿和投资、千灯资本、瑞信投资等本土民营基金,初步形成了“国资基金主导、民营基金活跃、大湾区优质基金集聚”的金融发展态势,极大地活跃了本地经济。
江洪表示,佛山的私募股权基金机构一直致力于培育和壮大本土民营制造业的发展,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不仅为企业初期提供及时的资金支持,更在投后阶段持续提供资源对接,助力企业开花结果。
据了解,莱尔科技、文灿股份、希荻薇等已经成功上市的本地民营企业中,均有佛山本土基金公司的投资参与。欧谱曼迪、峰合科技、清极能源、精铟海工等优质民营企业,正持续获得本土基金机构的资本助力。
江洪进一步指出,民营经济促进法重点鼓励资金投向新兴产业、政府引导类项目等领域,这些方向正是佛山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接下来,佛山基金行业将持续聚焦包括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新型储能、半导体芯片、绿色氢能、生成式AI、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领域的链主企业。同时,科创类基金重点关注具备明显创新属性和成长潜力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或项目,产业转型并购方面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成长期、成熟期项目。
当前,佛山坚持“三箭齐发”提升产业形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王文博认为,民营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与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文博表示,佛山的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中最早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如美的、格兰仕等行业巨擘,皆起步于彼时的乡镇民营企业,形成了区别于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的独特发展路径。更重要的是,佛山在项目早期落地孵化方面具有人力资源充沛、资金匹配灵活、产业场景丰富等优势,尤其适合科技创新类企业早期扎根。
建设银行佛山市分行方面表示,该行将继续发挥集团多平台、全牌照的互补优势,与国有出资平台、政府引导基金、行业龙头联合成立专项基金,重点投向初创企业和创新项目,积极投入到培育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是对民营经济市场地位的制度确认,也是市场信心再提振的重要举措。在法律与政策双轮驱动下,一股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正在向佛山民营企业涌来,助力企业“解渴”,为企业打造更加坚实的发展底盘。
文 字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轶彤
编 辑 | 古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