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周龙城: 在科技与奉献中书写青春答卷

连续四年在编程赛事NOC大赛获得一等奖、志愿服务超200小时、一年阅读近80本书籍……17岁的佛山一中学生周龙城荣获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称号。面对荣誉,周龙城说:“‘新时代好少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周龙城。受访者供图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荣誉的背后,我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全省优秀的同龄人很多,能入选是对我努力的最大肯定,更让我心怀感恩,感恩一路培养我的老师们。”周龙城说。

言语间他透着超越年龄的清醒。在他眼中,这份荣誉远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一种“进行时态”的激励与引导。“‘新时代好少年’要求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国家发展;‘好少年’则意味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周龙城说。

“德是基石,良好的人际交往、尊师重道、待人诚恳是基础,智、体、美、劳才能在其上开花结果。”周龙城将“德”视为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他时常利用周末参加社区敬老、卫生清洁等志愿服务,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文艺活动等。多年来,周龙城累积了超2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志愿服务已成为他成长的另一片沃土。

努力沉淀比天赋更重要

连续四年获得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一等奖,周龙城创下了该赛事的一项纪录。但在周龙城看来,这份闪耀的履历并非天赋的馈赠,而是兴趣、努力等多重因素积淀而来的成果。

从小学四年级偶然加入编程社团开始,周龙城便迷上了这个“融合多学科魅力”的领域。从图形化编程到计算机语言,从制作小游戏的成就感到攻克算法难关的欣喜,兴趣引领他不断深入。即使在初三、高中课业压力剧增时,这份热爱也始终未曾降温。

NOC(机器人赛事)校内备赛日常。受访者供图

周龙城坦言,当他在五年级从图形化编程转到代码化编程时,由于没有相关数学功底,只会硬背知识,这让自己吃够了苦头。

这段挫折让他意识到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在老师的帮助下,周龙城用两年时间啃下有关的初高中数学知识。再次接触算法时,曾经的“拦路虎”已化作“欣然一笑的故友”。

“学习复习方法、备考策略、临场心态的调控,这些努力的过程才是关键。”他将这些视作成长道路上的催化剂,激励自己在信息领域不断学习、探索。

相互赋能的成长哲学

对于如何平衡学业、竞赛、志愿服务的精力,周龙城有着独特的“相互赋能”哲学。

在周龙城看来,志愿服务既能锻炼临场应变能力,也能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顺畅了,校园生活更和谐,学习更能专注。”周龙城说。

除了合理分配时间,周龙城还有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周日,他都会拿出日记本,记录一周心得、设定下周目标。

进入佛山一中后,浓厚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激发了他的阅读热情。一年来他已阅读近80本书籍,涵盖文学经典与科技专著,滋养着他的精神世界。

暑假已至,周龙城日记本上的规划安排依旧满满当当,如数学竞赛培训、深化编程学习、坚持运动、与家人旅行等。此外,他还计划抽时间参加志愿服务,在奉献社会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贺勇

通讯员 | 李乔

编辑 | 杨权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