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企业增资扩产“马力全开”,佛山有何关键密码?

2025年上半年,佛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内生型”招商成绩单:

来自佛山市投资促进局数据,全市签约增资扩产项目307个,总投资额1295.84亿元,同比增长36.86%,占全市招商引资总额的65.1%。

从政策“绿色通道”的开辟,到将本土增资项目与市外引进项目同等对待,佛山的招商逻辑正从“向外求索”转向“内外并重、深耕本土”,成为激活佛山经济韧性与活力的关键密码。

佛山本土企业也用真金白银的增资扩产表达扎根佛山发展壮大的坚定信心,成为佛山二次创业“再造一个新佛山”的重要力量!

全市增资扩产企业对接大会现场。

全市五区“全面开花”,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细观佛山本土企业近1296亿元的投资,结构优、质量高、覆盖广等特征极为突出。

数据显示,第二产业项目占据主导,占比超七成。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居、新材料、现代轻工纺织、新一代电子信息和食品饮料等核心领域是投资热点。

项目并非集中于单一区域,而是在全市五区“全面开花”:禅城区签约增资扩产项目50个,聚焦酒店服务、商业餐饮、公共管理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南海区签约项目74个,涵盖高端机械装备、高端泛家居、新能源、先进汽车零部件等优势行业;顺德区签约项目87个,集中在智能家居、新材料、高端机械装备、预制菜等行业;高明区签约项目42个,集中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泛家居等行业;三水区签约项目54个,涉及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行业。

丹灶镇增资扩产现场会。

从以上增资扩产项目集中的行业可以看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发挥引领作用,成为推动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这一内生动力的爆发绝非偶然,而是佛山市委、市政府主动谋划、精准施策的结果。

市委书记唐屹峰在去年召开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部署大会上明确提出,服务本土企业增资扩产也是招商引资,要求鼓励支持本土企业增加投资、扩大规模,让更多增资扩产项目留在佛山市内。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到,鼓励支持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对有意向的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比照同等规模市外引进项目给予支持。

这一招商引资逻辑之变,源于佛山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在要素流动加速的今天,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能引进多少新项目,更在于能否让存量企业持续生长。

佛山拥有170多万户市场主体,超10万家工业企业,他们不仅是撑起佛山工业3万亿规模的基本盘,也是“再造一个新佛山”的主力军。引导这些本土企业追加投资、扩大生产,将直接带动投资增长、产出增加、就业稳定,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是应对不确定性、稳定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更深层次来看,支持企业增资扩产也是佛山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厚植长远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企业借此契机引入先进技术、更新设备、提升智能化、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直接驱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

据统计,佛山增资扩产工业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已超50%。这实质上是引导优质生产要素向实体经济、向优势企业集聚,锻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为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积蓄强大势能。

天太机器人生产车间。

强化要素保障服务,展现佛山留商“硬核支撑”

政策导向明确之后,如何将服务落到实处,考验着城市的营商“内功”。

6月27日,佛山半导体产业界迎来重磅消息。佛山市星通半导体有限公司竞拍摘得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高端精密智造产业园一宗约90亩的工业地块,计划建设集成电路芯片半导体制造基地,预计带动投资约45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达30亿元,将打造大湾区规模最大的芯片测试封装基地。

星通项目的落地,不仅补强了“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的全“芯”产业链生态,更创造了重大项目落地的速度纪录——从3月5日捕捉企业意向,到3月21日完成签约,仅用16个昼夜,生动诠释了佛山服务本土企业增资扩产的决心与效率。

全市增资扩产企业对接大会为企业推荐工业用地。

为系统化支持本土企业增资扩产,佛山打出了一套精准服务的“组合拳”:

——畅通诉求渠道:开通增资扩产服务热线,在“佛山市投资促进局”官网、“佛山招商”“佛山发布”微信公众号设立专门模块,线上线下广泛收集需求。截至6月30日,已收集增资扩产需求信息30余条,其中8个项目已落地,2个项目即将签约,其余项目正加速推进。

——搭建高端平台:6月3日高规格举办“佛山再出发”全市增资扩产企业对接大会,促成20个增资扩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236亿元,覆盖芯片半导体、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9家企业获银行授信56.36亿元,有效破解融资难题。

——强化要素保障:在用地保障方面,建立工业项目用地需求库,绘制全市国有工业用地“一张图”,上线“佛山市招商土地超市”平台,整合全市产业用地信息(熟地、半熟地等),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好项目不缺地。目前全市整理可用国有熟地140宗,共9195亩;在载体供给方面,推进本土优质企业进园区进载体,强化产业联动,引导集群发展。市属国企已建成工业载体82万平方米,可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优化落地服务:提供咨询辅导、审批代办、进度跟踪等“全流程”服务,实现企业“零跑腿”,重大项目审批建设全面提速。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定期走访,精准解决困难,落实惠企政策。

本土企业“原地升级”,锻造产业发展最强引擎

当下的佛山正全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三箭齐发”,夯实增厚制造业当家实力。

放眼佛山大地,遍地开花的增资扩产项目,正成为“再造一个新佛山”的生力军:

传统产业“焕新”:袁记食品集团在佛山布局4个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加码投资20亿元打造总部基地项目,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外资企业嘉士伯啤酒项目在2024年8月投产后,主动追加5亿元投资,继续布局研发板块,在佛山建设除欧洲之外的首个研发中心。

袁记食品集团总部项目效果图。

新兴产业“拔节”:三水企业广东科立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增资建设重熔智能装备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6亿元。重熔智能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一环,该项目建成后既有利于吸引更多智能装备上下游企业集聚佛山,也能为新能源汽车、光伏、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基础配套,有力提升三水高端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未来产业“播种”:海创科技机器人智造城项目将瞄准机器人全产业链,打造研发智造一体化科创园区。项目自3月21日摘牌至6月10日取得施工许可证,推进高效,目前已进入桩基施工阶段,展现“佛山速度”。

海创科技机器人智造城项目。

佛山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针对重点行业举行增资扩产专题推介和对接活动,对照增资扩产重点企业需求,按梯队分类做好沟通和服务,提前谋划土地、能耗、排污、水电等核心生产要素,动态更新生产要素清单,确保企业扩产需求“即提即应”,缩短项目决策周期,提升企业投资效率,保障增资扩产项目落得下、落得快、见效早。

无论是过去铸就的辉煌,还是面向未来的蓝图,本土企业深厚的产业根基与持续迸发的投资意愿,始终是一座制造业大市最宝贵的“富矿”和最坚实的“底盘”。佛山通过政策精准赋能、服务全面升级、要素硬核保障所构建的留商育商生态,正源源不断地将这股强劲的内生动力,转化为产业跃升的澎湃动能,为“制造业当家”写下最生动、最有力的时代注脚!

知政主笔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阮凤娟

编辑 | 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