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九江烟南:四季花径连古今,文旅兴业赋新篇

西江支流蜿蜒流淌,穿村而过的水道串起南水、烟桥、兴贤三个自然村落。佛山南海九江镇烟南村,这片2.85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借“百千万工程”的东风,以“绿美打底、文化铸魂、产业筑基”为笔,在岭南水乡的肌理上描绘新图景。从危旧棚屋到四季花径,从土地闲置到文旅兴旺,从文化沉寂到艺术绽放,烟南村的蜕变,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烟桥古村古朴幽雅。

人居环境焕新颜:四季有景入画来

“以前村里旧房、危房、旧棚杂陈,现在每家每户都特别漂亮,每个都规划了树种类别,花开得特别惊艳。”烟南村党委书记吴国宏站在南水自然村的三角梅丛中,望着穿梭拍照的游客感慨道。

2018年起,烟南村启动人居环境规划,以“绣花”功夫推进蜕变。三条自然村各有巧思:南水村种三角梅,花期超百天,春节前后艳若朝霞,连“嫁出去的人和走亲戚都特意来看”;烟桥古村植黄花风铃木,开春二三月,整条村被金色花海包裹;兴贤村育蓝花楹,六至八月蓝花满枝,清风拂过暗香浮动。沿水道两岸种植的落羽杉,更是成了“四季调色盘”——春披绿装,秋染赤红,与河道生态共治相映成趣,“相当于春夏秋冬四季有景,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特色”。

村内一河两岸环境优雅。

环境整治不止于“美”,更在于“序”。村里拓宽桥梁道路,将水泥路改造成沥青路,主干道与渡船口装上路灯,“一到夜晚亮起来,村庄道路焕发光彩”;通过“三清三拆”腾退空间,建成60个“四小园”,烟桥晚香园、北帝庙公园等小景观成了网红打卡点;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实现社区覆盖,曾经的卫生死角变身诗意角落。投入1000多万元做好“水”文章,启动环村水道修复工程,整治水道,修复沿途生态,形成独具特色的岸边景观带。

北帝庙公园改造前。

北帝庙公园改造后。

“环境好了,大家都比较认可,不想回到从前的感觉。”吴国宏坦言,起初改变村民生活方式时“动用了一些小利益,有过摩擦”,但两年后,看着整洁的街巷、四季绽放的花海,村民们主动参与“美丽庭院”评比,乱扔垃圾的现象消失了,连居住在城市的村民都感慨“城市压力大,想回村建房子”。如今的烟南,水更清、花更艳,连空气里都飘着草木的清香。

改建的四小园提升村内环境。

产业振兴聚活力:土地生金引凤来

“以前靠鱼塘耕作,现在靠土地生金。”吴国宏的话道出了烟南村产业的转型密码。2021年,烟南村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整理1215亩土地,不仅为集体带来4.7亿元增收,更激活了沉睡的资源——曾经的农田上,如今矗立着上市企业、省500强企业,精密仪器制造、源林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等高新产业集群渐成规模。

土地盘活带来的“红利”看得见、摸得着。村民的土地分红提高了10%,房价和土地价增幅超30%;普通房屋租金从每月四五百元涨到七八百元,商铺租金从每平方米100元升至130-140元;烟桥旧码头低效物业改造后,年租金从0.36万元跃升至4.61万元,增长1169%。“人流带来的经济效益很明显,市场兴旺了,整体房子都升值了。”吴国宏说。

产业活力更体现在“新旧融合”上。一方面,传统水产养殖焕发新机——兴贤村聚焦绿色养殖,加州鲈年产量达1600万斤,“渔二代”承包百亩鱼塘搞孵化养殖,一年净收入近200万元;另一方面,文旅新业态加速涌现。“90后”村民回村开起龙舟主题的古桥咖啡,广州华侨夫妇回乡盘活旧屋创业,汕头企业专程考察欲投资餐饮,“以前需要等人来,现在有很多人找上门”。

村民将租屋改建成私房菜。

青年回归成了产业振兴的新动能。村里投入350万元将立交桥下“碎片空间”改造成400多个车位的“活力空间”,推出“青年小店”种草计划,提供租金优惠与金融支持。古桥咖啡年营业额超30万元;毕业生和剩余劳动力被组织外出学习,为承接第三届大地艺术节做准备。“现在不是等机会,而是主动找事做。”吴国宏说,村集体正规划建设集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商业体,要让“旧物业长出新产业”。

文化振兴铸灵魂:艺术赋能活文脉

“一入烟桥,必行正道”,百年古训刻在烟桥正道门楼的青砖上。烟南村深挖文化根脉,让正道文化、龙舟文化与艺术灵感碰撞出火花。

“守正道”的文化内核早已融入村风。河涌围栏、南北大道的宣传栏里,正道文化处处可见;“国事榕”下的课堂成了“正道学堂”,长者余长兴带着姐妹们练快板讲古村故事,10多名义务导赏员(其中不少是村媳妇)穿梭在清代古建筑群中,让旌表节孝牌坊、安庆书舍的历史“活”起来。吴国宏说:“这些文化看似无用,实则能带来认可度,是村子的精气神。”

大地艺术节后,村内留下的艺术元素随处可见。

龙舟文化则彰显着烟南人的精气神。作为“中国龙舟名镇”九江的发源地之一,烟南村走出了吴国冲、潘惠珠等世界冠军,女子龙舟队更是“九江女子龙舟队的源头”。村里建成龙舟文化基地与公园,每逢五一、重阳都举办龙舟赛,“要把乘风破浪的龙舟精神传给子孙后代”。

90后村民回村开设龙舟主题咖啡屋。

大地艺术节的到来,让文化焕发新可能。2024年承办的南海区第二届大地艺术节,让烟桥古村的清代建筑与当代艺术对话——荒废的旧小学变身艺术馆,竹竿上雕刻的鱼与醒狮符号成了打卡点;10余件艺术品沿水道分布,古桥咖啡、哪里姻榕等消费载体应运而生。今年春节正值第二届大地艺术节期间,古桥咖啡店里每天都排着长龙,最高一天卖出近千杯咖啡。“艺术节最大的作用是开辟新视野,带来高素质游客,展现文旅商业资源。”吴国宏坦言,起初村民“觉得只是艺术活动”,但看到人流与商机后,大家开始主动思考“如何消化流量”。

如今的烟南,正筹备第三届大地艺术节:村里正在安装灯光水道,届时,游客白天可赏古建筑,夜晚能观灯影摇曳;旧物业改造加速推进,引进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即将入驻运营文旅资源。“通过艺术节,我们学会用旧物业、文化资源为村庄带来变化。”吴国宏说,未来的烟南,要让历史文脉与艺术活力共生,让“正道烟南 水韵渔乡”的品牌越擦越亮。

夕阳西下,落羽杉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河道里,烟桥古村的灯笼渐次亮起。这个曾以鱼塘为生的岭南水乡,正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让四季花径串联起古今,让文旅活水滋养出兴旺,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属于烟南的“共富故事”。

文字、图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红玲

编辑 | 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