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南海发布新型储能产业跃升计划

9月18日,第28届广东省企业家活动日暨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大会上,南海区正式发布新型储能产业跃升计划,提出从2025~2030年,用六年时间构建“1+2+3+N”立体化产业格局,培育产值超100亿元龙头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2家、“四上”企业50家、专精特新企业40家,力争将南海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装备制造核心基地。

9月18日,第28届广东省企业家活动日暨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大会上,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家玉解读新型储能产业跃升计划。/部门供图

会上,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家玉介绍,南海拥有73万户市场主体、8万余家制造业企业及88座110kV及以上变电站,储能需求规模达8000兆瓦时,市场潜力超百亿元。面对“国家有需求、技术有要求、企业有追求、南海有供求”的四重机遇,南海区将通过筑体系、强链条、拓市场、稳保障等举措,推动储能产业从“跟跑”向“领跑”跃升。

根据规划,南海将重点打造“1+2+3+N”产业格局。“1”指一个产业智库赋能支撑。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将化身“产业智库”,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趋势研判、供需对接、市场拓展等全周期服务。

“2”指两大科研平台攻坚破局。南海新型储能联合实验室、南海新型储能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两大科研平台将致力破解储能技术“卡脖子”难题,让创新真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3”指三类空间载体(一带一园一基地)承载未来。其中,“新型储能产业经济带”布局西樵、丹灶、狮山三镇,整备3000亩土地聚焦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已集聚星源材质、瑞浦兰钧等优质企业;“九江新型储能先进制造园”规划1000亩土地,以电将军项目为引领,目标形成超百亿产业规模;“大沥废旧电池绿色再生基地”则规划500亩土地,构建电池循环经济体系。

“N”个应用场景方面,计划在电源侧建设50兆瓦时储能电站,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在电网侧布局超4000兆瓦时储能设施,覆盖全区七个镇街负荷密集区;在用户侧挖掘612个工业园区及教育、医疗机构的3500兆瓦时需求潜力。同时,南海将探索“绿电直连+储能+虚拟电厂”创新模式,为陶瓷、铝型材等高耗能产业提供绿色转型解决方案,通过多场景协同,让储能技术深度赋能实体经济。

此外,南海还提出“链主带动+梯队共进”策略,通过研发共建、生产共营、销售共享形成产业闭环,并实施“扶小、培精、转优、引强”梯度计划。市场拓展上,南海将构建“本地-全国-全球”三级网络,依托南商出海综合服务基地等平台助力企业进军“一带一路”市场。为保障政策落地,南海将强化组织引领、人才生态、资金融通和土地保障,多措并举致力打造“储能创新的试验场、企业集聚的向往地、应用示范的标杆区”。

会上,广东南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广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储能科研院签约,三方将在独立储能电站投资、虚拟电厂、储能装备产业集聚、零碳产业园区、联合实验室等领域展开合作,为南海电力设备智造千亿产业集群筑牢支撑。

文字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宁 实习生袁锦浩 通讯员张颖珊

编辑丨梁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