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已加强成为超强台风级并逐渐逼近广东。昨晚,我市气象部门发布禅城、南海、顺德、高明区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市三防指挥部于23日21时启动防风Ⅰ级应急响应。利用台风到来前的窗口期,我市各区各部门全力做好各项防御应对准备,做好应急抢险救援保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保障 各部门织密立体防御网络
面对超强台风“桦加沙”,市三防指挥部启动分批“五停”措施,全市城管、水务、电力、通信等多部门迅速行动,织密立体防御网络,用扎实举措为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台风就是命令,防范胜于救灾。”一场覆盖全城的运维防护战打响。9月22日起,专业技术人员与城管队员组成的巡查队穿梭于大街小巷,对高位路灯开展“地毯式”排查,重点检查老旧小区、易积水路段的配电箱防水绝缘情况,更换残旧路灯、加固松动灯杆,严防漏电事故发生。
工作人员对路灯开展“地毯式”排查,严防漏电事故发生。/通讯员供图
户外安全防护同步推进。禅城区祖庙街道执法队员连夜进驻岭南天地等商圈,逐户劝导商户加固广告牌、收纳露天设施。“雨棚已拆除,广告牌已收进室内了。”商户岑女士的准备工作,正是全市商户积极配合的缩影。截至23日8时,全市城管系统修剪加固树木3403棵,清理排水井口1万多处。
水务防线也是严阵以待。全市568座泵站的1300台机组全力运转,截至23日17时已排水8229.12万立方米;113宗水库提前预泄腾出库容,所有水库均在汛限水位以下。
电力供应防御工作早已前置。佛山供电局组建1920人的抢修队伍,对206座变电站开展特巡,加固门窗箱体、清理树障隐患672处,在136处低洼配电房设置防水挡板。30辆发电车、3台大功率排涝设备全部满油待命,35部卫星电话确保极端情况下通信畅通。从设备防护到应急抢修,每个环节都反复核查,确保供电安全。
通信“生命线”同样全力守护。佛山移动成立专项保障小组,组织安排84支队伍、55台发电油机、53台抽水泵以及卫星包、应急通信车等资源随时待命;佛山联通自21日起对通信杆塔、机房动力系统开展拉网式排查,提前部署应急通信车与背包站。三大运营商联合派出应急通信车进驻市三防指挥部,确保指挥调度指令精准传达。
安全转移 大汕岛151名居民全部撤离
渡船缓缓靠岸,工作人员搀扶着长者走下甲板,最后一户居民带着简单行李登上前往安置点的车辆。9月23日上午11时,大汕岛上151名居民全部安全撤离。面对即将登陆的超强台风“桦加沙”,顺德区容桂街道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有序组织岛上居民转移。
9月23日,顺德区容桂街道大汕岛居民有序撤离。/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伯青摄
上午8时半,容桂街道应急、公安、卫健、武装部、消防及小黄圃社区居委会等多部门人员便已整装待发。小黄圃社区党委委员陈坤锐介绍,“我们分成5组,其中3组上岛分别负责居民区和鱼塘养殖区人员的撤离,另外2组负责在对岸对接。”
大汕岛上,工作人员逐一入户通知、劝导并帮助居民撤离,考虑到要离开两到三天时间,特别提醒居民带足衣物和常用药物。居民陆续来到渡口,有序乘船离开大汕岛。
大汕岛居民卢赞枝和妻子一同乘船撤离。“社区给我们安排了地方住,让我们感到十分安心。”据了解,小黄圃社区已开放信惠商务公寓作为应急避难场所,预计将安置50多名从大汕岛撤离的居民。记者现场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在避难场所值守,为撤离居民登记入住,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
容桂街道应急办工作人员介绍,当前容桂共设有32个村居级室内避难场所、1个镇街级室内避难场所(容桂体育中心)、34个中小学类别室内避难场所和5个公园类别户外避难场所,合计可容纳近10.5万人。相关避难场所均有完善指示牌、应急供水、应急厕所和必要的生活物资等。
巡查监测 细致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
山坡上,技术人员弯腰仔细查看有无新的裂缝;山脚下,巡查人员敲开居民家门叮嘱避险……9月23日,佛山市自然资源系统工作人员分别前往五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风险点进行巡查监测。
专业巡查人员仔细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庞伟杰摄
当日上午10时许,在顺德区大良街道红岗社区甘源小组,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广东省地质局佛山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组成专业巡查组,对甘源三街北东侧滑坡隐患点加密巡查频次,仔细排查裂缝、土体鼓凸等迹象。“这里2023年曾发生滑坡,这次每小时都要巡查一次。”广东省地质局佛山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欧智德介绍。工作人员还逐户走访山边居民,发放安全手册,从事旧物回收的李阿姨坦言:“听政府的话赶紧转移,人安全比啥都重要。”
记者观察到,甘源三街居民区与隐患点所在山体仅一路之隔,部分居民楼甚至直接依山而建。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它们在暴雨期间面临更高风险。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大良管理所工作人员刘启涛表示,对各个隐患点进行巡排查,摸清受威胁群众,并落实百分百的人员转移。
23日晚,市自然资源局还派出3支应急小组分赴狮山片区、大良片区和荷城片区驻守。此外,全市2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1处勘查设计项目及28处林区施工单位的387人已全部停工避险。
台风走势 需警惕极端大风 和风雨潮碰头危害
台风“桦加沙”趋近,将给佛山带来严重风雨影响。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23日将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台风红色预警信号,三水区维持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中央气象台9月23日预报,台风“桦加沙”将于24日中午到晚上在广东珠海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台风级或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15级、风速40~48米/秒),登陆后转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强度方面,9月23日5时,“桦加沙”保持超强台风级别穿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幸运的是,在吕宋岛北部山地和巴布延群岛的地形影响下,加之进入南海后,海水热含量下降、北侧的内陆干冷空气卷入,“桦加沙”强度有所减弱。
不管台风登陆哪里、强度如何变化,“桦加沙”都将给广东带来严重风雨影响过程,它与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比较相似,都具有强度强、个头大、路径稳定、风雨影响大、大风极端性强的特点。
“桦加沙”环流直径超过1300公里,其中七级风圈半径340~38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60~18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80~90公里。当“桦加沙”9月24日沿着广东海岸线西行时,将使整个广东都处于台风的“危险半圆”内,恰逢天文大潮期,需特别警惕极端大风和风雨潮碰头的危害。
受台风“桦加沙”环流影响,9月23日午后,佛山已出现大风,平均风力加大到3到4级,阵风6到7级。随着台风逐渐逼近,风、雨影响将明显增强。
佛山市气象台9月23日预报,23日夜间至25日佛山有暴雨到大暴雨,过程累积雨量100~150毫米,局地300毫米;平均风力8到9级,阵风11到12级、局地13级。26日雨势减弱,中雨转阵雨;27日多云间晴,阳光回归。
避难安置 应急避难场所 温情满满
9月23日,记者实地走访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南海体育馆,探访这里的安置准备情况。
目前该避难所主要安置的是附近南海文化中心的户外施工人员,当天计划安置人数近100名。为给安置群众提供良好的临时生活环境,体育馆内科学划分了居住区、冲凉区、就餐区,以及应急物资和应急医疗储备区等多个功能区。
南海体育馆设置为应急避难场所。/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浩斌摄
物资储备方面,重点围绕两大核心展开。一方面是生活用品、食品、药品等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资,确保群众在避难期间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应急消防、应急医疗、应急安全、应急电源等安全类储备,为群众的人身安全筑牢防线。
正在南海体育馆安置的市民李先生,是南海文化中心的一名户外施工人员。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当天下午在工作人员安排下来到这里的。“这次台风听说很厉害,政府考虑得很周到,让我们到这个体育馆来躲避,还提供住宿和饮食,吃喝都不用愁。场馆这么大,像个大家庭一样,我感觉特别安心。”
而在顺德区乐从镇东平小学体育馆的应急避难场所也已准备妥当,计划接收150多名工人和居民。在这里,男女能在不同楼层分开休息,场馆里还提供热水、卫生间,基本生活需求都能满足,并已安排了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尽力协调工人们需求。
据了解,目前,佛山五区已开放超1200个室内应急避难场所。
文、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龙凤、何蕴瑶、石春菊、陈宁静、彭一冲、黎红玲、李嘉雯、倪玉洁、刘浩斌、张昊男
编辑 | 杨权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