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启文明互鉴新篇章

10月16日晚,佛山粤剧院灯火璀璨,掌声与乐声穿越夜幕。随着粤剧名家与岭南醒狮的矫健身姿踏鼓而出,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

由佛山粤剧院、佛山市禅城区龙狮协会、广东艺术职业学院、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带来的开场舞蹈表演《风起岭南》精彩纷呈。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这场首次落地广东佛山的国家级国际文化盛会,以“跨越山海 共向未来”为主题,汇聚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与中国舞动青春艺术团、佛山本土艺术团等500多位艺术家,用艺术搭建桥梁,在岭南大地上奏响文明互鉴的动人乐章。

美美与共:多元艺术的创意交响

开幕式仪式环节简洁有力,开场短片《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宣传片》率先点燃氛围。开场舞蹈《风起岭南》是岭南文化的精彩亮相,粤剧唱段《琼花焕彩》与醒狮高难度技艺碰撞,粤剧演员的精湛身段与群狮的欢腾姿态,尽显岭南风情。

由佛山粤剧院、佛山市禅城区龙狮协会、广东艺术职业学院、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带来的开场舞蹈表演《风起岭南》精彩纷呈。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开幕演出堪称全球文化盛宴,16个节目汇聚14个国家的艺术力量。今年恰逢中国与塞尔维亚建交70周年,其科洛民族歌舞团带来的《舒马迪亚舞蹈》,伴着欢快节奏的手拉手的集体圆圈舞,成为两国友谊的鲜活注脚;同期建交50周年的菲律宾,由罗布克童声合唱团以天籁之音演绎《命运与共》《茉莉花》,纯净嗓音既唱出“同舟共济”的情谊,也让中文旋律跨越语言藩篱;哥伦比亚建交45周年专场《昆比亚舞》则更具浪漫感,女舞者手持蜡烛点亮舞台,男舞者踏着非洲鼓点与印第安芦笛韵律起舞,尽显南美文化的交融魅力。

塞尔维亚科洛民族歌舞团正在进行舞蹈表演《舒马迪亚舞蹈》。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菲律宾罗布克童声合唱团正在表演合唱歌曲《命运与共》《茉莉花》。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哥伦比亚国家民间舞蹈团正在进行舞蹈表演《昆比亚舞》。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非遗节目同样惊艳。西班牙拉斯罗萨斯青年舞蹈团的《激情弗拉门戈》,以强烈节奏与即兴爆发力,将愤怒、哀伤与激情等复杂情感融入肢体;毛里求斯塞卡歌舞团的《快乐旋转》,用非遗塞卡舞曲的欢快韵律,再现婚礼与庆典的热闹场景;埃及亚历山大胡里亚艺术团的《亚历山大风情》中的转裙舞更具历史厚重感,舞者以13世纪流传的持续回旋动作,诠释“静心冥思”的文化内涵,让古老艺术焕发当代活力;《功夫佛山》则由非遗传承人领衔,咏春拳等拳法刚柔并济,展现佛山“武术之城”的底蕴。

西班牙拉斯罗萨斯青年舞蹈团正在进行舞蹈表演《激情弗拉门戈》。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毛里求斯塞卡歌舞团正在进行歌舞表演《快乐旋转》。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埃及亚历山大胡里亚民间艺术团正在进行舞蹈表演《亚历山大风情》。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佛山市南海区崇华咏春拳馆武术队、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高级中学武术队正在进行武术表演《功夫佛山》。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演出后半段,“连接”成为核心关键词。中国舞动青春艺术团的《桥》,由粤港澳台12位舞者联袂演绎,借助多媒体营造的“桥”意境,用肢体语言表达“突破界限、心手相连”的渴望,象征中华儿女的深厚情谊;荷兰天空冲击波乐团则以《黑鸟》《爱比山高》串联中外情感,前者借披头士经典传递“追求平等”的信念,后者以放克与灵歌风格诠释“永恒之爱”;新西兰毛利哈卡歌舞、美国西部风情舞、格鲁吉亚刚柔并济的民族舞,则从不同维度展现“各美其美”的文明多样性。

中国舞动青春艺术团正在进行舞蹈表演《桥》。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荷兰天空冲击波乐团正在进行器乐歌唱表演《黑鸟》《爱比山高》。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新西兰阿帕努伊尖峰舞团正在进行舞蹈表演《毛利卡帕哈卡歌舞》。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美国欢庆艺术舞蹈团正在进行舞蹈表演《美国西部风情》。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格鲁吉亚凯维舞蹈团正在进行舞蹈表演《格鲁吉亚舞蹈》。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反响热烈:台上台下的情感共鸣

“我特别期待,在佛山看到丰富多元的国际化民间艺术表演。”在开幕式开场前,市民彭启香怀着期待的心情说,通过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艺术元素,同时让世界看到佛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发展的成果,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交流。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佛山粤剧院内掌声不断,不少节目引发观众自发地欢呼与合唱。

当西班牙弗拉门戈舞者以急促脚步敲击地面,红色裙摆随旋转绽放,观众忍不住随之拍手打节;英国北爱尔兰孤独乔治乐队用盖尔语演唱《阳光的多纳尔》时,尽管语言不通,悠扬旋律仍让许多观众静静聆听,有人拿出手机记录这跨越语言的艺术瞬间。

西班牙拉斯罗萨斯青年舞蹈团正在进行舞蹈表演《激情弗拉门戈》。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英国北爱尔兰孤独乔治乐队正在进行器乐合唱表演《阳光的多纳尔》。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埃及转裙舞、毛利歌舞,这一场跨海的相聚令今晚的佛山精彩纷呈。”散场后,观众冯月翠依然回味无穷,连连称赞说在印第安芦笛、非洲鼓点、爱尔兰民谣、塞卡舞曲等阵阵独特韵律中,观众们如同置身于异域国度。

斯里兰卡珍宝舞蹈学院艺术团正在进行舞蹈表演《斯里兰卡传统舞蹈》。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南非旅行者艺术团正在进行歌舞表演《迎宾舞》。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市民姚晓琳也感慨到,有很多表演迸发着原始的生命力,让大家感受到人类最本能的一种快乐,“而且在佛山举行的这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把佛山推向了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佛山”。

演出间隙的互动更显温情。格鲁吉亚和菲律宾的演员下台后纷纷与佛山著名粤剧演员李淑勤合照留念,表达他们对佛山岭南文化的喜爱。

爱尔兰北爱艺委会传统艺术发展官员Fióna Ní Mhearáin说,可以在一个舞台看到这么多国家艺术家的表演,太令人振奋了。其中佛山功夫演出让她印象深刻,未来将会继续推动本地艺术团与佛山艺术家的交流互动。

文明互鉴:以艺术为桥的深层联结

这场文化盛宴的意义,远超单一的演出本身。

今年是中国与塞尔维亚建交70周年、与菲律宾建交50周年、与哥伦比亚建交45周年。三国艺术团体的登台表演,让邦交情谊转化为民众可感的文化体验——塞尔维亚的轻快舞步、哥伦比亚的浪漫情感、菲律宾童声里的和谐之歌,在诠释“命运与共”的深刻内涵。

塞尔维亚科洛民族歌舞团正在进行舞蹈表演《舒马迪亚舞蹈》。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哥伦比亚国家民间舞蹈团正在进行舞蹈表演《昆比亚舞》。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菲律宾罗布克童声合唱团正在合唱歌曲表演《命运与共》《茉莉花》。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我们孩子演唱的中国歌曲《茉莉花》非常优美。”菲律宾罗布克童声合唱团团长阿尔玛·塔尔多说,这是她们第一次来到佛山,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广东、佛山的特色民谣与歌曲,有机会能够融入到将来的演出中。

艺术节更是构建起文化互学互鉴的鲜活载体,参与的各国艺术家带来的不仅是表演,更是各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生活智慧,以民间艺术为桥梁,为文化互鉴注入了最真挚的活力。

比如毛里求斯此次受邀参与艺术节就意义特殊——佛山与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是姐妹城市,团队带来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塞加(Sega)民间音乐”。“这类音乐是毛里求斯的文化符号,核心是传递当地民众的快乐、幸福与和谐,展现多元族群和平共处的生活图景。”毛里求斯艺术团团长Dr.Jason Boolake说。

毛里求斯塞卡歌舞团正在进行歌舞表演《快乐旋转》。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佛山作为艺术节的主会场,艺术节成为推动岭南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开幕式上的醒狮、粤剧、功夫等岭南文化元素与国际艺术同台,早已跳出简单的“展示”,而是让中外文化在碰撞中产生新的共鸣。

“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又热情友好的城市,就像南非首都开普敦一样美丽,我甚至想搬来这里生活。”南非旅行者艺术团团长佘诗曼·西邦吉勒·莫纳伦说,她回国后会跟亲人朋友们分享这次难忘的经历。

南非旅行者艺术团正在进行歌舞表演《迎宾舞》。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新西兰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张典表示,这是新西兰艺术团第一次到佛山表演,大家都很喜欢这座城市。希望以此为契机能够从文化交流到经贸交流,推动佛山与新西兰之间更多的全方位合作。

当晚,当所有中外演员共同登台谢幕,不同肤色的手紧紧相握,这一刻佛山粤剧院的灯光照亮的不仅是一张张笑脸,更是文明交流的美好图景。

中外全体演员正在表演《欢乐颂》。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随着开幕式的落幕,秋色巡游、基层巡演、艺术家大联欢等系列活动也将陆续展开。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约,还将在佛山的街头巷尾持续书写文明互鉴的新篇章,让多元文化的种子在岭南大地上生根发芽。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莫璇、黄鹤婷、唐格桢

编辑丨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