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晚,作为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重要环节,13个外国艺术团和中国舞动青春艺术团分成三组走进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开展基层巡演,与中国艺术团体携手,为广大市民带来跨越国界的文化盛宴。
禅城:中外艺术家共舞50米巨龙
雄狮矫健腾跃,当晚19点30分,佛山南粤龙狮团以《狮舞岭南展雄风》震撼开场,尽显东道主佛山的岭南文化活力。
夜晚的佛山创意产业园泡泡广场,洋溢着浓厚的国际民间艺术氛围,每一支表演都成为民族文化的生动注脚。斯里兰卡珍宝舞蹈艺术学院艺术家们以优美传统舞姿述说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英国北爱尔兰孤独乔治乐队为中国听众献上最新创作的曲目《善良的人们》;新西兰阿帕努依尖峰舞团带来毛利卡帕哈卡歌舞呈现当地人悠久的航海历史;西班牙拉斯罗萨青年舞蹈团带来的《路易斯·阿隆索的婚礼》一展弗拉门戈舞的热情奔放;毛里求斯赛卡歌舞团通过演绎乐舞塞卡与观众热情互动;格鲁吉亚凯维舞蹈团带来豪迈雄健的传统战斗舞……每一首歌曲、每一个舞蹈,都成为不同民族文化的生动注脚,吸引围观群众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幕幕美妙的时刻。
中国艺术家同样光彩夺目,西藏墨脱县艺术团带来的《墨脱情》一展门珞族的原生态之美,黎平侗族大歌《布谷催春》以多声部天籁唱响自然赞歌。禅城作为东道主,佛山粤剧传习所的《北风南韵》唱念做打间流转百年韵味,压轴节目《功夫禅城》刚柔并济展现“武术之城”的深厚底蕴,引来国际友人连连称赞。
晚会高潮在《龙腾同欢》中到来——当50米彩龙翩然起舞,中外艺术家携手共舞,欢呼声与锣鼓声交织成欢乐的海洋。不同肤色的手共执龙身,不同语言的笑声相互应和,艺术在此刻消弭隔阂,彰显“民相亲、心相通”的深厚内涵。
南海:菲律宾童声《茉莉花》引全场跟唱
在南海区桂城街道映月文化中心剧场内,南海区基层巡演活动在此精彩上演,中外7支团队的艺术家们同台献艺,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跨越山海、连接世界的艺术盛宴。
演出以南海本土非遗舞蹈《龙吟飞钹》拉开帷幕。该节目由南海区文化馆、丹灶及桂城文体旅游服务中心联合呈现,灵感源自南海“中国龙舟运动之乡”的深厚底蕴。其将“龙舟说唱”“佛山十番”“叠滘龙船漂移” 等本土非遗元素与现代街舞创新融合,以“龙吟”呼应龙舟竞渡的激昂气势,借“飞钹”传递传统乐器的铿锵韵律,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随后,埃及艺术家带来《亚历山大风情》《海的女儿》,绚丽的“转裙舞”展现地中海文明魅力;菲律宾罗布克童声合唱团用纯净歌声演绎《夏日微风吹》《茉莉花》,致敬中菲建交50周年;美国欢庆艺术舞蹈团以《美国西部风情》《风雨兼程》等节目,传递美式活力。由广东、香港、澳门和台湾四地成员组成的中国舞动青春艺术团,带来舞蹈《行途》《临界地带》,用灵动的肢体动作,传递出同胞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
“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表演,太震撼了!非遗舞蹈《龙吟飞钹》让我感受到南海非遗的创新活力,菲律宾的童声合唱也特别打动我,这样的文化交流太有意义了!”现场观众李女士难掩激动。
顺德:全场为塞尔维亚艺术家庆生
在顺德区北滘文化中心音乐厅内,顺德区基层巡演在这里举行,来自荷兰、塞尔维亚、哥伦比亚的民间艺术团与顺德本地艺术团,共同为市民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国际民间艺术交流盛宴。
演出在荷兰天空冲击波乐团充满活力的器乐歌唱《生生不息》中拉开帷幕。这支来自荷兰的现代铜管乐团以悠扬的歌声、多元的风格,一连演奏三首歌曲,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
塞尔维亚科洛民族歌舞团带来了《舒马迪亚舞蹈》和《绍普地区舞蹈》两个节目。伴随着欢快的节奏,舞者们手拉手围成圆圈,踏着轻快舞步,在旋转与跳跃间展现塞尔维亚传统风情。而南非旅行者艺术团表演的《巴索托族成年礼赞歌》和《图梅迪索》充满非洲粗犷豪迈的气息,仿佛让现场观众置身于非洲的落日草原。哥伦比亚国家民间舞蹈团带来《圣胡安内罗舞》和《霍罗波舞》,舞者们的裙摆随着节奏飞扬,让现场观众感受到南美的热情。
国际艺术精彩纷呈,顺德本地节目也毫不逊色。云路小学的孩子们表演的《狮舞岭南》活泼可爱,展现了岭南文化的蓬勃生机和赓续传承。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成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绿动》,以优美的肢体语言展现生命的活力。大良现代民乐团带来的民乐串烧《岭南风情》,则用传统乐器演绎了一幅幅岭南水乡画卷。
现场还发生了一个温馨的小插曲:表演当天恰逢塞尔维亚科洛民族歌舞团成员Tijana28岁生日,两名中国小演员送上生日礼物,全场观众共同送上生日祝福,让这场中外文化交流变得更加温馨。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莫璇、黎俏婷、路帅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符诗贺、王澍、欧铭浩
编辑丨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