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让世界看见“山水佛山 文武双全”

10月17日晚,佛山祖庙莲花路等秋色巡游路段热闹非凡,万人空巷。夜色里,佛山秋色与国际民间艺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市民游客热情围观,外国艺术团体积极回应。佛山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变身欢乐海洋。见此盛景,有人说,佛山提前过年了!

历史,会记住佛山的这个秋天:2025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活动与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联动上演、精彩纷呈。哥伦比亚的奔放歌舞、传承600年的佛山秋色、湖南汝城的50米香火龙……山水佛山,俨然一座没有围墙的“世界艺术博物馆”。

艺为桥,心相通。这是多么奇妙的一幕:极具岭南韵味的粤剧、龙狮、彩车等,与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在同一时空相遇、交融。这是多么坚实的脚步:“四山两江”与厚重历史人文共生共融,共铸“山水佛山 文武双全”IP。这是多么动人的画面:在佛山的舞台上、街巷里,民间艺术跨越山海,全方位呈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全球文明画卷。

10月17日晚,西班牙拉斯罗萨斯青年舞蹈团在秋色巡游途中表演舞蹈《激情弗拉门戈》。/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王澍、符诗贺摄


心相连  艺跨山海 情贯东西

艺术,是一座能跨越山海、消融界限的桥梁。在佛山看见世界——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10月16日,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佛山拉开大幕。这场以“跨越山海 共向未来”为主题的相聚,吸引了哥伦比亚、美国、埃及等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他们与中国的艺术团队同站一方舞台,以艺术为桥展开对话。

“家门口的‘艺术大餐’,很震撼”“非常原汁原味”“令人回味”……透过市民发出的观赏感受可以发现,民间艺术不仅仅是技艺,它还是一方水土最朴素的情感记忆,是可以跨越山海、联通人心的纽带。

紧随其后,10月17日晚,佛山秋色巡游如约而至——六大主题、55项节目、20辆彩车次第登场,织成一条流动的文化长卷。而今年活动最动人之处,在于国际民间艺术节与秋色巡游的深度联动:“定点展演+巡游互动”的模式,让岭南传统民俗、国家级非遗盛事走向世界舞台。

普宁英歌队在秋色巡游上表演。/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王澍、符诗贺摄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国际民间艺术节与佛山秋色巡游就像一扇窗口,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民间艺术,是人与人之间至为柔软的相通方式。且看巡游表演,既有国际级的专业舞团,也有朝气蓬勃的学生团队;既有承载岁月的非遗,也有大胆碰撞的融合创作……

“佛山秋色最令我着迷的是岁月的味道,你想想,传承600年了,说是瑰宝也不为过。”市民何女士曾参与巡游活动,在她看来,今年的秋色活动可谓“好看、好吃、好玩、好逛、好彩”,因为“好”,所以“叹”,让市民实现了“叹文化、叹巡游、叹潮玩、叹烟火、叹美景”。

“台面”仿真扎作惊艳亮相,一群青年化身“厨师”推着仿真的佛山美食出场。/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王澍、符诗贺摄


新范式  跨界融合 山水新生

回顾人类文明进程史,我们会发现,山水既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在民间艺术之花蓬勃盛放的佛山,今年以来加速打造“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攥指成拳、串珠成链,对文旅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创新呈现。

山水间,最艺术。西樵山下,听音湖畔,岭南文化与五大洲风情相遇,古老非遗与现代创意交融,共同描绘佛山文旅发展新画卷。

在本次国际民间艺术节与秋色巡游联动中,佛山“四山两江”文旅IP实现精彩的艺术化表达,注入全新的时代内涵与实践价值。其中,西樵山下,听音湖广场成为非遗活态展的3个会场之一,与岭南新天地鲤鱼广场、王府井紫薇港共同展示86项特色非遗项目。

10月18日晚,秋色巡游西樵路线更是迎来极具特色的湖南汝城香火龙。这条50米超长香火龙,龙身以稻草为骨、6万多支香火为魂,夜间巡游时红光流动,宛如“火焰精灵”穿梭街巷,氛围感直接拉满。

以佛山秋色为纽带,佛山有机整合本地文旅资源与非遗特色,打破单一活动与场景的界限,在“四山两江”间构建“秋色+文旅”全域融合体验体系,让游客在全场景中深度感受佛山秋色的文化魅力。

今年秋色活动首次推动“秋色商圈联盟”全域联动,在周边商圈打造“第二现场”,让市民游客无须前往主会场即可沉浸式感受巡游精彩;同时,搭配秋色主题氛围布置,融入巡游彩车流动展示、非遗市集展区等内容,打破秋色活动的地域限制,丰富商圈消费场景,吸引客流促消费。这种通过线上引流与线下消费相结合的模式,引导市民游客从“观秋色”向“品秋色、购秋色”延伸,既构建了“四山两江”文旅消费新生态,也推动了传统非遗与现代体验的深度融合。


新方略  制造向新 文旅向“强”

踏上3797.72平方公里的佛山大地,映入外国友人眼帘的是——在现代与古韵交织的中华大地上,佛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既是珠三角腹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也是一座承载千年文脉的历史文化名城。

让世界看见佛山——山水连城、能文能武。

看山水,西樵山、顺峰山、皂幕山、南丹山巍然屹立,西江、北江如绿丝带般串珠成链,形成“人”字形格局,生动画出佛山的“山水人文画卷”。

看文化,千年岭南文化在此历久弥新,功夫、粤剧、龙舟、美食交融共生,滋养出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城市气质。近年来,叠滘龙船漂移更是火爆出圈,引来网友赞叹:“佛山不只有好美食,传统文化也这么会玩!”

看产业,超170万经营主体,装备制造、泛家居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超10万家工业企业,“有家就有佛山造”享誉全球……如今的佛山,正全力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智造强市”。

……

“这里既是陶艺之都、武术之乡、粤剧发源地,也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与岭南广府文明的重要兴盛地。”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任于海琳表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咏春拳、粤剧的核心传承地,佛山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与开放包容的品格。

经济大市挑大梁,佛山提出弘扬“敢饮头啖汤”精神,二次创业“再造一个新佛山”。产业上,佛山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三箭齐发”,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把握文旅融合发展时与势,佛山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发展文旅,要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加快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塑造佛山文旅城市超级IP。佛山计划到2027年,打响“山水佛山 文武双全”城市IP,推动文旅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观察此次国际民间艺术节,国际艺术走进佛山基层、融入城市肌理,并与秋色巡游联动,实现国际艺术与岭南风情的深度对话,让“山水佛山 文武双全”城市IP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

艺术交流是心灵相通的过程,也是双向互动和彼此看见的过程。“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又热情友好的城市,就像南非首都开普敦一样美丽。”南非旅行者艺术团团长佘诗曼·西邦吉勒·莫纳伦说。

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与佛山秋色的精彩演绎,让世界看到的是这样一座城市:文化深厚、朝气蓬勃、向新向上,以“敢饮头啖汤”的锐气“再造一个新佛山”。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覃征鹏

编辑 | 谭凯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