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我儿子的白血病有救了!”日前,一通跨越两千公里的长途电话从河北打到了佛山,电话那头传来了戒毒人员陈强(化名)的家属陈女士哽咽的声音,不停感谢佛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佛山市强戒所”)柔性执法,帮助她儿子与她丈夫陈强血型配对成功,获得骨髓移植的机会,有了生的希望。
佛山市强戒所党委书记、所长陈金相将爱心捐款交给陈强。/佛山日报记者周龙凤摄
这份柔性执法背后,体现的是佛山政法单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今年2月底,得知陈强儿子生命垂危的情况后,佛山市强戒所主动作为、协调各方,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高效地为陈强变更戒毒措施。目前,陈强已远赴妻儿所在的河北某医院,正在做骨髓移植的供体术前准备。
求助
孩子白血病复发 急需戒毒人员骨髓移植
今年46岁的陈强,原本在南海大沥经营工厂,和妻子、三个儿女过着富足且幸福的生活。谁知,在日常应酬中,他竟染上了毒瘾,自此美好生活一去不返。2022年初,他因吸毒被南海公安查获,后被送到佛山市强戒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2年。
今年2月底,佛山市强戒所突然收到一封来自陈强妻子陈女士的求助信,信中称她14岁的儿子小炳(化名)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要尽快进行骨髓移植才能健康活下去,但经过匹配,陈女士、小炳哥哥的血样配型都不成功,陈强成了唯一希望。陈女士请求佛山市强戒所协助采取陈强的血样为小炳配型。
经了解,小炳属于白血病复发,情况特殊,陈女士不得不带着孩子远赴河北某医院进行治疗。小炳在河北,陈强在佛山,长途距离给采血配型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救人要紧,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我们肯定要支持和配合。”接到求助信后,佛山市强戒所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一方面安排工作人员与陈女士积极沟通,快速收集医院诊断证明、身份证等材料;另一方面安排二大队副大队长黄禄鹏与陈强对接,对其思想健康、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更重要的是加快各项审批程序,尽力协助血样配型工作。
据黄禄鹏介绍,陈强进入佛山市强戒所一年多以来,积极参加各项戒治康复活动,表现良好,甚至曾担任戒毒人员班组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陈强的身体经过一年多的戒治调养,已恢复到较好的状态。
3月1日,佛山市强戒所的医务人员为陈强顺利实施了“紧急血液配型”抽血工作,并将血样寄往河北某医院。3月2日,收到血样的陈女士感动不已。
3月10日,好消息传来,小炳血型配对成功,陈强可以成为骨髓移植的供体,然而新的难题随之而来。骨髓移植需要体检、观察、手术等环节,整个过程需要45天才能完成,但陈强仍处于强制隔离戒毒期,如果请假外出的话,最多也只有10天时间。
“我真的很后悔,自己误入歧途吸食毒品,犯下罪过,耽误救儿子,我愧对家庭,愧对社会。”这道难题让陈强感到愧疚、自责。
帮扶
坚持柔性执法 依法变更戒毒措施
“情况很紧急,医院说4月6日之前陈强必须完成骨髓移植的所有检查,否则会影响孩子手术。”佛山市强戒所的干警们一接到血型配对成功的通知,就着手准备将陈强转至河北某医院所在社区接管的相关事宜。该所干警第一时间联系河北当地派出所和当地社区,同步开展沟通工作。
3月10日以来,佛山市强戒所多次组织协调会,联合司法、公安等部门一起排除障碍,化解难题。“我们的戒毒工作既要依法戒毒又要科学戒毒,也要柔性戒毒。在落实执法力度的前提下,将人性、柔性、理性融合到执法工作当中,体现佛山政法干警的责任、担当和情怀,也体现我们对执法对象的公正、柔性原则。”佛山市强戒所党委书记、所长陈金相介绍,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协调会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最终作出了依法变更戒毒措施的处理方法,即陈强由强制隔离戒毒变更为社区戒毒,可自行前往河北某医院。
“民警们没有因为我曾是吸毒人员而对我区别对待,更没有抛弃我,而是全力帮助我和我的家庭,我真的非常感动。”陈强非常感谢干警对自己的帮教,更加感谢党和政府给他重新做人的机会。
3月16日,在南海公安等单位的支持配合下,佛山市强戒所高效完成审批流程,依法为陈强变更戒毒措施。当日,在陈强离开佛山市强戒所之际,佛山市强戒所发起爱心捐款,20多名干警共筹集5000元,用于慰问、帮扶小炳,同时一再叮嘱陈强要吸取教训、敲响警钟,彻底戒除毒瘾,回归家庭,重拾人生,不再走上吸毒这条不归路。
干警们的系列举动让陈强夫妻俩感动不已。陈女士多次从河北打来电话表示感激,陈强则双眼含泪地表示,“我将心怀感恩,继续努力戒治,今后彻底远离毒品,努力做一个孝顺的儿子、称职的父亲、有责任的丈夫,更要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我还将用自己的经历进行毒品危害宣传、禁毒普法教育,提升身边人对毒品的认知度,为禁毒工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月20日,记者了解到,陈强已远赴河北某医院,正在进行骨髓移植的体检工作了。陈强夫妻俩告诉记者,等小炳做完手术并恢复健康后,他们将带孩子到佛山市戒毒所,亲自感谢干警们的帮助。
文/佛山日报记者周龙凤
编辑/王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