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早上8时左右,位于明城镇的佛山市华希盛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华希盛化工”)门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们陆续进厂。登记、测量体温……工作人员手持测温器守在第一道关口前,体温超过37.2℃的工作人员将禁止入厂。
华希盛化工检测之严,是明城镇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做好安全防疫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昨日,明城镇已复工企业101家,其中规上企业67家,规上企业复工率达67%。
严把进厂关
工人错峰复工
在华希盛化工厂门口,一部消毒喷雾器摆放在一旁的过道隔栏上,该装置可供工人对返回车辆进行消毒。此外,华希盛化工办公楼与工厂之间还设置着一道关口,进入该卡口的所有人员都需用免洗消毒水对双手进行及时消毒。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将对工人个人信息作二次登记,经此关卡,工人们的个人信息还将被定档记录,企业将结合手机信号数据摸查员工的移动轨迹,确保“一人一档”。
目前,企业内总员工数量约100多人,这些员工大部分都是本地人。为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严中有细做好防疫工作,返岗的员工需先观看学习安全复工视频,并通过疫情防控培训了解防疫知识与应对措施。

在佛山市华希盛化工有限公司,工人背起消毒喷雾器在厂区内消毒。
华希盛化工副总经理黄远敏称,今年,留守在工厂内的员工数量达到70人,按照目前订单情况,工人数量相对充足,基本可以在当日上午提前完成第二天的货单。因此,企业接下来将排查未返岗的工人,实行错峰复工,尽量避免人员集聚。
及时补充物资
尽快正常复产
在佛山市高明德健五金有限公司(下称“德健五金”)内,工作人员需每日对厂区公共场所进行两次全面消毒,对饭堂进行三次消毒。为严格控制人员聚集,企业要求工人分三个批次用餐,而且,每个桌子只允许两个人同时用餐,两人间的用餐距离必须大于一米。在人员检测上,德健五金还利用微信小程序检测工人的移动轨迹,及时登记工人的相关信息。
作为汽车配件生产加工企业,恢复生产需要有足够的原材料供应。然而,当前因为外地供应商还没有复工复产,德健五金在生产上暂先启用年前储备的原材料。德健五金行政部部长玉远禄称,前段时间,明城镇领导已先后带队到过企业了解情况,下阶段,企业还将与明城镇经促局协助解决好防疫物资的问题。
玉远禄介绍,本周,随着返岗人数的增多,企业生产将逐步恢复正常。自复工复产以来,企业积极购置口罩、消毒液、体温检测仪、手套等防护用品,督促员工做好日常个人防护工作。目前企业的防护用品库存相对充足,下一批的个人防护用品也正在运输的途中。
措施
2月10日起,高明区开始迎来返工潮。为全力帮助和支持企业复产复工,明城镇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下沉,主动对疫情防控管理责任进行梳理,为企业划定执行清单,并由党委班子成员任挂点企业复产复工“检查员”,并做好“服务员”,确保企业复工复产问题尽早解决到位。
自大年初二开始,明城镇经促局和镇总商会开始帮助企业寻找口罩、消毒水以及测温枪等资源,解决企业复工的燃眉之急。其间,明城镇对疫情防控管理责任进行重新梳理,划出重点,列明方便企业操作的“清单”,包括建立“一人一档”机制、防控内部责任机制和应急预案等。
为进一步消除返工潮可能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明城镇严抓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要求企业落实好清单要求,做好信息公示,确保企业工人人人知晓、心中有数。此外,明城镇还建立了企业网格防控群,企业负责人全部入群,便于宣传沟通,并要求企业做好信息每日报送工作,通过信息动态更新迅速发现新的问题。
为推进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明城镇党员干部主动将服务前置,无需企业跑腿,对企业复工复产的检查方式由“企业报备式”向“现场核查式”转变。
明城镇经济促进局采用“主动致电摸查企业开工时间、电话指导”的新模式,通过线上摸排为符合资格的企业复工复产提速。这种模式减少了企业跑政府的时间和次数,提高了企业复工复产审批效率。
截至昨日,明城镇已复工企业101家,其中规上企业67家,规上企业复工率达67%。
此外,明城镇经济促进局、市场监督管理分局、安监分局、人社局等职能部门主动对接企业,及时动态收集企业需求。如镇人社局将通过倾听企业需求,提前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稳就业工作预判预案,协助企业做好线上招工工作。
来源|佛山日报
文图|记者谢文骏
编辑|何欣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