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下好基础设施建设“先手棋” ——论努力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④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贯彻“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会提出,要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下功夫,下好基础设施建设“先手棋”,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强力支撑。

道路通,百业兴。佛山作为珠三角城市中敢为人先的典范,早已尝到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城市和产业双提升的甜头。有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就能催生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佛山一环成为一条以交通带动产业发展的兴旺之路,助力佛山经济勇破六个千亿大关;国内首条跨市地铁广佛线助推广佛同城化,以交通圈拓展都市圈融入经济圈;佛山地铁3号线的开通,将五区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镇街贯通起来,形成新的“黄金走廊”……

佛山地铁3号线。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基础设施仍是掣肘佛山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要巩固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水陆空铁”综合性立体大交通建设尤为关键。佛山要加快布局空港、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网等重大基础设施,以交通基础设施的高水平谋划,拉开城市发展空间新格局,引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建设。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到2035年民用运输机场要达到400个左右,这意味着未来10余年我国将新增150多个民用机场。得枢纽者得天下。长期以来,城市的轮廓和命运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机场不仅是重大基础设施,更是重塑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区域要素资源的重要支撑。环顾当下,城市竞争群雄并起,越来越多的机场“巨无霸”凌空出世,正在努力改写区域竞争格局的版图。

佛山要紧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重大历史机遇,高站位、高标准规划好选址佛山高明的新机场。积极主动抓住新机场落户及铁路集疏运体系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契机,加强综合交通建设规划研究,做好机场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充分发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作用,前瞻布局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通过深度参与全球资源配置,释放更多区域协调发展新空间,为佛山、高明区域协调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轨道交通是区域联动发展的“大动脉”。佛山要紧紧拥抱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的国家战略,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中深度谋划,双向奔赴,发挥轨道交通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引领作用。对内通过轨道交通串起一市五区,强化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大力推进已开工的地铁4号线加快建设,国家已经批复的地铁11号线、地铁2号线二期等项目尽快开工,构筑五区互联互通的轨道骨架,加密中心城区大客流走廊的覆盖,加快城市轨道由线成网,实现“五区有枢纽,区区通地铁”的目标。外向通道上,广湛高铁、珠肇高铁、顺肇南城际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让大湾区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互联互通起来。未来,广湛高铁与京广、深南、广汕等高铁轨道线无缝衔接,将打破佛山“北上、东进”瓶颈,打开 “南北向”通道,真正融入国家高铁网。佛山完全有条件通过国铁、城际、地铁等多网融合,以高标准轨道网络,支撑城市发展空间新格局。届时将实现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铁路通行能力和交通辐射功能,更加顺畅链接全国资源,摆脱目前某种程度上的交通末梢尴尬,以大交通支撑人口大流量,巩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纽定位,实现佛山城市能级大跃升。

建设中的珠肇高铁项目。/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洪海摄

构筑市域快速路网,拉近中心城区与组团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将有力支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佛山的市际高速路密集,区与区、区镇之间的市内高快速路网尚需织密。2022年,全市高速公路网密度为14.6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明为10公里/百平方公里,三水为9公里/百平方公里,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一市辖五区的组团城市,需要打造高效、互联互通的高快速路网体系,缩短市域内市与区,区与区间的通勤时间,节约时空成本。要大力推进骨干快速道路五区直联直通,尤其向高明、三水延伸覆盖。通过高快速路优化道路网络、连接跨区走廊、打通跨市通道,让更多骨干线路成为联通区域、链接城乡的“动脉”,提升城乡交通的运行效率。

港口岸线是佛山的资源禀赋。佛山要发挥区位优势,把丰富的水路运输和港口岸线资源用足用好,大力改善水道通航条件,推广河海联运模式,将佛山港打造成多式联运内河强港,从而实现港口能级跃升,孕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推进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佛山要下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先手棋”,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通过整体规划,一张图、一盘棋,提升综合交通整体效率,提升交通设施网络化服务水平。优化区域交通布局,将城市基础设施延伸到乡村,提高基建服务的覆盖力。坚持融合发展思维,加强交通运输资源整合和集约利用,促进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全力赋能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

文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评论员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