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陈村庄头:以水兴村 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进击之路

水,润泽万物,历来牵动乡村变迁与兴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想国泰民安、岁稔年丰,必须善于治水。”

庄头村位于顺德区陈村镇西北部,河涌交错,村民依水而居,有着典型的岭南水乡特点。“庄头村民对水有着很深的感情。”庄头村党委书记叶国辉说。

“立足水、融入水、跳出水。”过去十年来,庄头村全力做好“水文章”,实现以水美村、以村兴产、以产富民。当前,庄头村正积极落实“百千万工程”,抢抓佛山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机遇,通过深化治水带动治村,全方位释放“水活力”,提升“水价值”,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沿着绿色发展道路开启进击的步伐。

庄头村河涌环绕,环境优美。

水靓村美 

久久为功做好“水生态”

初秋时节,庄头村内满眼是绿:蜿蜒河涌碧波荡漾,两岸树木蓊郁,水绕着村,村抱着水,村民出门登舟,一派生机盎然。

“我每天都到涌边散步,看着好风景,心情好得很!”从小生活在岸畔的村民吴焯坤感叹,“这十多年来庄头村的河涌变化太大了,从又黑又臭变得水清岸靓,有鱼有虾还有螃蜞,水质就跟小时候一样漂亮。”

从清澈到黑臭再到清澈,庄头村河涌经历了什么?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带动经济起飞,庄头村民主要以种植韭菜营生。但随之带来了河涌水体的污染。

“韭菜收割后需要清洗再捆绑售卖,清洗出来的韭菜腐叶直排河涌,只要一晚就会发臭,加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河涌,导致水质越来越差。”庄头村党委委员霍宇良介绍,当时水污染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不少人搬到外面居住。

“村民都不愿意在村里居住,谈何振兴!”庄头村两委班子痛定思痛,定下“民生为上、治水为要”的基调,在2014年开启河涌全域治理,积极向上申请资金支持,清拆岸边违章建筑、完善污水管网铺设、兴建南北两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等,到2019年更是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对全村20公里河道进行彻底清淤,水质越变越靓。

治水从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上面热,下面冷。庄头村两委班子成员不仅走村入户跟村民宣讲治水,还通过村民会议、党员联动、志愿服务、参与式设计等多种方式,唤醒每一名村民心中的绿水青山。

“比如在清拆两岸违建时有村民反对,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利用村企结对发动企业出资为村民修建功能空间。”叶国辉说,只要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全力争取村民对治水的支持。

治水更要护水。一套组合拳,让河涌更健康。庄头村跟随“以水兴城”步伐,开启治水大作战,持续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全村截污,推动雨污合流转变为雨污分流。修复水生态,每日对全村20条河涌河面进行垃圾浮物清理,对河床进行底泥清淤铺沙,杜绝河水内生污染。转化水价值,重启端午龙舟巡游、打造水乡文化节,让村庄成为休闲旅游打卡地,造福于民。

庄头村古朴的宗祠。

水活业兴 

从农村蝶变成为“花村”

庄头村的水,滋养了一方百姓,也浇灌了这片土地延续至今的种植业。从最初的水稻和甘蔗,到名震全省的韭菜产业,再到如今全国闻名的罗汉松和年桔种植基地,庄头村以水为系,从农村走向“花村”。

“我们种韭菜种出了名气,连省委书记都来过!”说起当年的辉煌,年桔种植户叶浩忠记忆很深刻,“当时有人去南海平洲打工学回来的,种韭菜经济效益比水稻和甘蔗好,于是就这么兴起来了。”

庄头村的韭菜种植业,成也在水,败也在水。最初,庄头村湿润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涌,为韭菜种植提供了天然的好条件。但随着村里越来越多人种起了韭菜,清洗韭菜的河涌越来越混浊不堪,“尤其是韭菜叶子烂在水里,水不仅黑了,也越来越臭了”。

自古依水而居的庄头村人深知发家致富不能以牺牲河涌为代价,于是借力上级开展环保项目契机,逐步停产韭菜,并推开一场长达十数年的河涌保卫战。

20世纪90年代中期,花卉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蓬勃发展,庄头村村民将目光瞄向了更具经济价值的年花年桔产业。叶浩忠是庄头村较早一批年桔种植户,种年桔超过20年。“我就是靠种植年桔建了两栋房子,还送两个孩子上了大学。”他说,很多村民跟他一样,靠种植年桔过上了小康生活。

罗汉松也是庄头村目前的主要种植业之一。种植户吴柏松就是从最初的一亩半地,种到了现在的70多亩地。他的园林极具辨识度——入口两旁有两棵几人高的、有着金元宝造型的“大鹏展翅”罗汉松,售价在300万元以上。

在罗汉松产业集聚的庄头村,经常迎来江浙等地慕名而来的买家。在吴柏松看来,这就是村民齐心协力发展罗汉松种植的好处,“产业集聚了,知名度自然而然就有了”。

目前,庄头全村主要种植年桔、罗汉松、兰花、菊花、茉莉花,被称为庄头“五宝”。“庄头从农村走向‘花村’,一切都得益于水。”庄头村党委副书记黄焯辉说,庄头水环境越好,种植业价值就越高。

罗汉松是庄头村主要种植业之一。

借水造节 

传统文化与潮流表达相融合

2021年12月28日,佛山地铁2号线正式开通,让庄头村实现地铁通到村门口。

“这是庄头村实现飞跃发展的重大机遇。”庄头村两委班子有着清晰的认识,乡村振兴仅靠本村村民“单打独斗”是不够的,还需要农文旅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引客下乡,才能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动能。

历史、古建等拼不过周边的兄弟村,庄头村拿什么发展乡村旅游?答案很简单,就是水,以水造节,并将其IP化打造成为年度盛事,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探索空间。

“庄头村不断挖掘水文化内涵,借水扬文,传递庄头水乡文化故事。”霍宇良说。

原来庄头村有一个不亚于南海盐步与广州荔湾“龙舟探亲”的动人故事。

“我们和南海区的聚龙村、上海村,是百年世交。”年过八旬的村民黄伯精神抖擞地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战乱年代,南海的聚龙、上海两村村民跑来庄头避难,我们祖辈为他们提供庇护;后来庄头村民为避战乱,又跑到聚龙、上海两村躲避,三个村子守望相助、共度时艰,结下百年世交。

为延续这段情谊,每到端午,聚龙、上海两村就会派出龙船到庄头巡游,庄头随后也会派出醒狮队到两村去表演。“到2022年底,庄头村筹集20万元资金,在两个兄弟村帮助下购买了一条传统龙舟,在2023年端午首次实现三龙巡游。”庄头村龙舟协会会长黄锡说,当时现场比过年还热闹。

以此为契机,庄头村策划推出“水韵明德·幸福庄头”水乡文化节,借助特色文化,结合区域产业,拓展更多消费场景,在传统佳节浓烈氛围的加持下,力争将“造节”玩出新花样、新高度。

“我们过去拿禾桶运输稻谷,现在改造成禾桶捉鸭项目,深受年轻人欢迎。”霍宇良说,当下的年轻人热衷花式玩法拥抱传统节日,庄头水乡重点关注年轻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投其所好、与之共鸣,举行水上套鹅、草艇泼水等趣味游戏,以及水上嘉年华、水乡集市、龙舟宴等活动,实现传统文化与潮流表达的融合,让年轻群体愿意在节日“玩”在一起,今年端午的水乡文化节就吸引了超1.5万名游客参与。

接下来,庄头村将继续做好“水文章”,紧跟顺德区陈村镇“以水兴城”工作部署,在保育河道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两岸设施,丰富活动场景,持续擦亮庄头村水乡文化IP。

庄头村河涌碧波荡漾。

上善若水 

党建引领凝聚民心促发展

对于端午水乡文化节的热闹场景,庄头村民忠叔依然津津乐道:“那可是全村出动、开门迎客的盛会,大家都想出一份力。”

这样的场景,若放在十年前,是不敢想象的。“2014年之前庄头村情复杂,党群关系紧张。”65岁的忠叔回忆,村内人心涣散,村民对村干部的不信任感与日俱增,村子很多事务难以推进,导致发展停滞不前。

转机出现在2014年。那年是庄头村村委会、股份社换届选举之年。

“以前党委、村委会、股份社是不同班子,相当于三班人做事,难以达成共识。”黄焯辉说,庄头以此次换届选举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发展共识。

比如抓住村民对村“两委”长期不信任的症结,庄头村率先规范制度,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村务、财务”双公开制度等,增强村务公开的透明度。“现在村里的重大事务,都要经过全体股东的表决,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争取大多数人的同意。”黄焯辉说。

村务、财务透明了,村民的不信任情绪逐渐得到缓和。庄头村坚持党建引领,主动转变思维模式,脚踏实地为民办事,从小事见真情,从细微处见人心。

庄头村创新党员联系群众方式,在全市率先启用“花乡绿舟”直联单车,拉近党群之间的关系;开设“书记讲堂”,凝聚发展共识;争取竞争性资金扶持,落实村内民生工程。2014年底起,村里共清理50多块闲散杂地、设置420个停车位;升级改造一河两岸绿化景观,村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村民满意度日益提升,村务工作有序开展。

上善若水,泽润万家。近年来,庄头村的党群关系越发和谐融洽,曾经涣散的民心重新聚拢,凝聚成乡村振兴的前行动力。

珍爱水,庄头村久久为功做好“水生态”,建设水清岸绿惠民幸福河。善用水,庄头村发展成为一方水上花村,产业兴旺铺就富民路。善待水,庄头村将驶向下一个美好十年,奋进续写新篇章。

随着佛山地铁2号线的开通,庄头村实现地铁通到村门口。

蹲点日记

三村百年守望相助

9月15日,中秋假期的第一天,天气闷热。在庄头村龙狮会会长黄锡的引领下,佛山传媒驻村记者团来到大岳公馆探访陈村镇唯一的村居龙舟。

大家一定会好奇,佛山是岭南水乡,龙舟数以万计,不少有着数百年历史。为何庄头龙舟值得一探呢?原来这条龙舟的背后,藏着一个动人故事。

要听古,最好的聊天对象肯定是聚在榕树下或祠堂里的村民。

走进大岳公馆,只见几位长者围坐着聊天。听闻记者来意,一个个热情地当起了“讲解员”:“战乱年代,南海的聚龙、上海两村村民跑来庄头避难,我们祖辈为他们提供庇护。后来庄头村民为避战乱,又跑到聚龙、上海两村躲避,3个村子守望相助、共度时艰,结下百年情谊。”

为纪念和延续这段百年世交,每到端午,聚龙、上海两村就会派出龙船到庄头巡游,感恩情、续情谊、送吉祥。庄头村则会派出醒狮队到两村回敬。3个村子你来我往的这个活动被当地人称为“龙狮会”。

“2022年底,庄头村筹集20万元资金,在聚龙、上海两村帮助下到广州购买了龙船,2023年端午首次实现三龙聚首,河涌两边围满村民,热闹非凡。”黄锡说,端午后龙舟被重新藏进大岳公馆前的河涌泥里保存。

一条龙舟牵出一段古。虽然没有南海盐步与广州荔湾泮塘“龙舟探亲”那样声名在外,但在3个村子的村民心中,每年端午龙舟巡游的习俗,时刻提醒着他们刻在骨子里的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美好品质。

时至今日,庄头村年轻一辈结合乡村振兴、以水兴村,将一年一度的龙舟巡游,搭配草艇竞速、草艇拔河、水上斗牛等新奇有趣的项目,逐步拓展演变为独具庄头特色的水乡文化节,让每个村民街坊都来参与、都能参与,在家门口尽享文化盛宴。

“我们庄头的水乡文化节人人都可以参与,不是村民也可以参加,来玩的人都十分开心。”村民说,希望记者团将庄头古老的故事、好玩的节庆传播开去,让更多外地人走进庄头、了解庄头。

做人做事最紧要开心,这是多么朴素的道理。村民开心了,村子的凝聚力就有了。有了凝聚力,就不怕干不了事、干不成事,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赢下每一场“硬仗”,让村民更有幸福感与获得感。

爱心义剪拉近邻里情

“你来啦,今天发型还是照旧吗?”

“还是一样剪短,麻烦你了。”

9月15日下午,与往常一样,65岁的叶叔沿着小巷,拐进一个蓝色外墙的小屋,这是陈村镇庄头村的彩虹花园。渐白的头发又长了,叶叔记着剪发的日子,打算修剪一下。一进门,这里已经有两三位婆婆“坐定定”等着剪发。

看来,这项服务很受长者们欢迎。2018年,以彩虹花园活化改造为契机,庄头村成立义剪服务队,为村民免费理发。每月的15日、30日,就是义剪的日子。

党员志愿者正在为长者剪头发。

这支服务队主要由党员志愿者构成,铃姐就是其中一员。主动申请加入义剪服务队的她,一剪就是6年。只见她左手梳子,右手剪刀,双手相互配合,不一会儿,一个干净利落的新发型就剪好了。

不过,据庄头村党委副书记黄焯辉回忆,一开始,村民都不愿意来理发,“他们怕新手剪坏他们的头发。”怎么办?庄头村就通过办活动送小礼品,吸引村民过来理发。“理着理着,村民发现这些理发师的手艺还不错,就主动来了。”时间长了,这个爱心义剪也就有了不少忠实“粉丝”。

现在,每两个月叶叔就会到彩虹花园换个清爽的发型。“每次头发长了,我就过来,这两三年都在这里剪,手艺好,还离家近。”叶叔笑着说。家住陈村镇旧圩社区的何婆婆也会特意坐车到庄头村,她喜欢来这里理发。

是的,这个爱心义剪不仅面向本村村民,只要来了,都可以享受免费理发服务。不仅如此,“村里有些老人行动不便,每当他们想剪头发了,我们就会把理发服务送上门。”黄焯辉说,他们希望爱心义剪能够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

在义剪现场,村民谈近况、拉家常,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融洽。这个彩虹花园,不但是村民免费理发的场所,也是他们联络感情的小空间。“看着长者理发后开心的样子,和大家一起有说有笑,我觉得很幸福。”铃姐说。

这些年,爱心义剪这一类便民服务在庄头村不时出现。他们组织过志愿者派送爱心汤水、爱心凉茶,定期组织各项敬老慰问服务。这些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触动着村民的心,不少人主动加入志愿服务大家庭,希望为村子发展出一份力。

铃姐表示,志愿越干越开心,越干越起劲,自己也收获满满,“只要有空,我会一直做下去”。

文字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莫璇、陈艳冰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