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公园待20分钟 能去除“班味”么?

满目绿色、空气清新、氛围松弛,找个附近的公园待上20分钟左右,心情就会变好……当前社交媒体上走红的“公园20分钟效应”,吸引不少打工人参与其中,成为低成本的去“班味”方式。

“公园20分钟效应”是《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一篇论文所提出的学术概念,它是一种自我放松的方式,指即便不做运动,只是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状态更好。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内公园,说起“公园20分钟”,多数市民表示“亲测管用”,也有人说“不喜欢人多、热闹的地方”。

10月9日,不少市民在唐翠园公园健身区活动。

成本低 

不少上班族称“管用”

每天早晚,禅城区季华园、鸿业园健康公园、唐翠园公园、惠景公园等一批社区公园都非常热闹,附近居民跑步、跳舞、打球、散步,各得其乐。

10月9日早上8时,在唐翠园公园健身区,20岁出头的小雯在一众老年人中成了“显眼包”,正熟练地转动双人大转轮锻炼肩关节。小雯在一家企业当会计,近段时间总觉得提不起精神,上班没有活力,下班就刷短视频,不想做家务也不爱打扮自己,“就是典型的班味!”8月一次周末,她在晚饭后路过公园就顺便散步消食,没想到就此打开“新世界”。

“那天从公园回家后,感觉整个人很有精神,像充满电一样。”此后,小雯每天尽量抽时间逛公园,有时慢跑、有时压腿,甚至坐着看别人,都觉得很放松。

记者走访中,多数受访者称“试过了,确实有点东西”。同是上班族,工龄10年的廖先生也把“公园20分钟”当成解压良方。在他看来,去公园就是“走出去”,让自己多接触外界的人和物,感受生活的脉动,“心情自然变得积极愉快。”

今年上半年,他曾做过一次大手术,彼时其身子虚弱,心情糟糕。廖先生表示,每次到惠景公园,穿梭树木之下,看着跑步、打球的人们,内心就会受到鼓舞。他跟着适量运动,微微出汗后感觉身体也在积极恢复。如今,身体康复的廖先生仍保持晚饭后去公园的习惯。

效果异 

逛公园并非人人爱

尽管小区对面就是面积超大、环境舒适、功能丰富的佛山青年公园,但“95后”小刘却告诉记者,她一个月都不会去一趟。

“公园20分钟效应对我来说效果一般,因为我本身没什么烦恼,很容易自愈。”小刘的工作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以户外工作居多,因此公园对她的吸引力并不大。她坦言,逛街买东西、和朋友喝下午茶等方式,更能让她感受快乐和幸福感。

“00后”摄影师小庆也不喜欢逛公园,“只要是人多的地方,我都不喜欢,我需要安静独处的空间。”公园是他经常拍摄的地点之一,因此给他的感觉更像工作地点。

关于“公园20分钟”是否有效的问题,有受访者认为受环境、天气等因素影响。市民小丘表示,夏天去环境再好的公园都只会觉得酷暑难耐,再碰上蚊虫叮咬等情况,只会加剧烦躁情绪。因此,她认为“公园20分钟效应”其实是有条件限制的,并不能时时奏效。

专家

健康作息培养兴趣亦关键

谈及“公园20分钟效应”,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李晓玲分析指出,自然环境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积极影响,能够降低人体的心率、血压,减少压力激素分泌,显著改善心情、减轻压力,从而提升整体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李晓玲表示,“公园20分钟效应”源于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一种需求。年轻人常常因为工作、学习等压力感到身心疲惫,在公园可暂时逃离繁忙的生活节奏,获得显著的放松效果。

“在公园待上20分钟就能快乐吗?答案并不绝对,因为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李晓玲指出,每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对环境的敏感度以及当前心理状态都不同,对“在公园待20分钟”反应也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感受到自然疗愈的效果。

李晓玲建议,打工人可多学点易操作的减压方式,譬如简单运动、整理办公空间、写日记或点压穴位,平日里多培养唱歌、跳舞、画画等兴趣爱好,同时保持健康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无论说得多好,重要的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并持之以恒地去执行,这样才是有效的。”

文图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龙凤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