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 记者陈伯青、路帅报道:“原本因医护配置不达标要重跑手续,现在转备案当天完成,第二天就开业,容错审批给我们省了至少一周时间!”10月22日,在佛山市顺德区行政服务中心,顺德区大参林药业有限公司办事员郑佩玉攥着刚下发的二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难掩笑意。
这份“意外之喜”,源自佛山市顺德区新一轮审批改革。顺德将个体工商户备案、营业单位变更登记等涉企高频事项纳入“容错”范围,企业办理时若出现选错事项、缺非关键材料或笔误等问题,签署《容错服务承诺书》即可同步启动审批流程,只需在承诺时限内补正材料,无需二次跑腿即可领证。
顺德区政数局通过窗口蹲点调研,梳理出112项高频易错场景,覆盖超80%的常见办事失误,预计将企业“一次办成率”从当前水平提升至90%以上,每年可惠及经营主体约16万家次。
过去,材料缺失需反复跑、环节出错要重头来;如今,顺德审批链条全流程“兜底”,为企业和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与传统“容缺受理”不同,顺德此次创新将“容错”范围从材料递交、受理环节延展至审批全链条。“打个比方,以前如果材料有问题,就要修改好再重新申报。而现在材料如果有笔误或者瑕疵,都可以正常开展审批工作。”顺德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梁伟强解释,通过增强窗口与审批人员内部协作灵活性,实现“政府多跑腿、企业少跑腿”。以大参林为例,原本需重新申请三类许可,如今通过“事项转办”机制转至二类备案通道,当天即完成审批。
这一改革是落实中央及省市“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政务服务要求的基层探索。顺德在全省率先将容错范围从“材料端”拓展至“审批端”,形成“定边界—列清单—建机制”的可复制框架:明确容错底线后,各地可结合产业特点、政务基础调整容错事项与时限。
“顺德把‘挑错止步’变为‘帮办兜底’,用政府压力换企业便利,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更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新范式。”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白明评价道。
编辑 | 谭凯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