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消失的通道”如何畅通?

“太挤了!人都过不去!”

地铁站进出口通道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无序停放,乘客通行受阻;商场消防车通道、小区通道杂物丛生,一旦发生火灾逃生无门……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个别本应顺畅的城市通道被占用、被堵塞,通道通行便利不再,甚至连市民基本的生命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

哪些通道正在“消失”?如何让各方共同行动起来,让身边“消失的通道”重新回归顺畅,值得全社会思考探索。

今年8月,南海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监督员在里水第一城商业广场外围检查消防通道被占用情况。

乱 :地铁站外“车辆围城”

数百辆共享单车大面积停在地铁站出口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路人只能“夹缝中穿行”……在南海区千灯湖地铁站出入口,“车辆围城”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10月9日,记者在南海区千灯湖地铁站出入口处发现,虽然共享单车在外围成排停放,但在原本禁止停车的黄色划线范围内,大量市民自有的电动自行车却成为新的“显眼包”,这让原本宽敞的地铁站出入口显得杂乱不堪。经记者实测,最窄处仅留有1米多宽,两人相向而行,需要有一人侧身让路,才能通行。

“白天还好一点,傍晚7点到8点半晚高峰时段,会有更多的车辆,塞得到处都是!”附近居民对于这种现象十分无奈。

不仅地铁站进出口,部分商场的消防通道,也成为车辆、杂物堵塞的重灾区。

今年8月,南海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监督员在一次日常消防检查中发现,里水第一城商业广场西面,一条原本宽4米的消防车道两边停满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中间仅够三人并行,消防车无法正常通行。在消防监督员检查过程中,还不时有市民将车辆停放进消防车道内。

9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上述广场发现,两个月前的处罚并没有起到震慑作用,商场西面的消防车通道上仍然停放了一排电动自行车及摩托车。

“别人这么停,我也就跟着停了。”面对记者的询问,停车市民表现得不以为然,从众效应成为他们常见的托词。

对此,商场物业管理公司经理袁先生直呼无奈,“我们已经在离通道30米的商场门口规划出专门的停车位,也加派两名工作人员劝导,但还是有部分群众不听劝阻,把车停在消防车通道上。”

难:乱象为何管而不止

无论是地铁站出入口前的乱停放,还是商场消防通道的无序堵塞,无不反映了这些“消失的通道”普遍面临着管理难题。

到底是没有管,还是管不了?

广州地铁运营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出入口滴水线内的区域,他们会安排人员定时清理,但外围区域不属地铁维护职权范围,也只能向辖区街道反映,希望能得到改善。

谈及屡管不善的局面,该负责人坦陈,地铁运营公司缺乏直接的执法手段,无法实施强制执法,部分违规者无视劝导,类似乱象难以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目前,佛山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已与地铁沿线街道开展紧密合作,共同规划并设置停放区域,在出入口设置告示牌,引导乘客规范停车。同时加大对出入口的巡查力度,对于违规停放的车辆,地铁工作人员会及时清理和搬运。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数量庞大,管理任务艰巨,仅靠地铁运营公司工作人员始终无法根治乱象。现阶段唯有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呼吁广大市民共同维护城市秩序和地铁站周边环境;同时加强与城管等部门联动,及时整治清理不规范停放的车辆。

治:多方共治全民参与

“碰到乱停的电动自行车堵塞通道,我们劝阻没用,向物业投诉,他们也管不了。”家住禅城区祖庙街道锦隆花园一期小区的林先生曾经十分担忧小区通道被堵塞的安全问题,“堵塞单元楼进出口通道和门厅处,一旦发生火灾大家跑都跑不掉。”

锦隆花园一期小区是祖庙街道典型的老旧小区,由于前期未规划电动自行车停车位,住户经常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单元楼进出口通道及门厅处。去年8月,小区曾发生过一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幸好发现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面对堵塞的消防通道,去年底,禅城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城管部门、祖庙街道在小区外围的市政道路,划出特定区域作为电动自行车停车位并安装充电桩,小区内部也同样规划出临时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域,解决小区住户电动自行车停放问题。

10月9日,记者回访发现,该小区住户的电动自行车基本能有序停放在小区外围及内部划定的特定区域,通道乱停放的现象得到有效整治。

这是佛山在“消失的通道”治理上的一次有效实践,也是多部门协作破局的一次有力探索。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在改善“消失的通道”方面有很多良性的探索。譬如,一些城市的公安交警部门加强城市道路特别是次干道、背街小巷的巡查检查,与消防部门共享堵塞占用消防车通道车辆所有人信息等;一些城市的住建部门将打通消防生命通道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指导物业企业清理影响安全疏散和消防车通行的障碍物……

无论如何,只有多方共治,科学引导,全民参与,才能让“消失的通道”乱象得到根本遏制,让本应畅通的城市通道回归有序、正常。

文图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宋佳雨、石春菊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