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班,脚步匆忙,看不见的“刀光剑影”、永远做不完的任务,无力感油然而生,无神的双眼灌满疲惫;下班后,回到养老院,看老人慢悠悠地养花、散步,听一句“回来啦?”,亲切感、松弛感扑面而来。

青年住户陪伴长者户外散步。/受访者供图
两种画风,都来自85后斯林。自去年选择入住顺德和泰中心养老院(下文简称“和泰中心”)后,他宛如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这不是个例。“班味”横行的当下,佛山有一批80后、90后、00后已提前住进了养老院,尝鲜一种“跨代共融”的生活新模式。
年轻人为什么住养老院,居住感受好不好?或许,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故事,探寻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心疼钱包,一种陪伴减免费用的优选
今年36岁的斯林,参加工作已有12年。此前,他在佛山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如今自主创业中,从事活动策划类工作。
2023年,他计划从居住多年的公司宿舍搬出时,听朋友介绍和泰中心正在推行一种“跨代共融的养老社区”新模式。
该模式是指和泰中心鼓励年轻人陪伴长者,提供住户费用减免,即年轻人通过筛选入住后,通过为长者提供志愿服务减免部分入住费用。

和泰中心青年员工与何婆婆聊天。
新奇的模式、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配套,对斯林充满吸引力。2023年3月,他快速提交申请,成功入住和泰中心和融居,与长者们做起了邻居。
“入住后,打破了我对养老院的一些刻板印象。”斯林坦言,以前从电视剧里看到的养老院总带有暮气沉沉的感觉,但他在这里不仅体验到比出租屋更漂亮、更安静、更安全的居住环境,还感受到温馨、放松的相处氛围,“现在我经常跟朋友说,年纪大了可以到养老院,住着挺好的!”
以陪伴降低居住成本。这也是小英、小静等00后年轻人选择入住养老院的重要原因,“对比周边同等条件的公寓,租金便宜了1/3,性价比很高。”
同样是入住养老院的年轻人,但小英的身份比斯林特殊些,她还是和泰中心的一名员工。去年11月,养老专业毕业的她进入和泰中心实习,准备留下工作时得知和融居实行的新模式,便申请租住在这里。
在她看来,陪伴长者属于她专业内的工作内容,原本做起来就得心应手,入住后利用休息时间陪长者逛逛公园,就能减免费用,简直是意外惊喜。
“不仅省房租,还节省了通勤时间。”小英表示,实习期间她在外租住,每天走路上班要花20多分钟,而现在的通勤时间直接降为0,每天早上可以多睡一个小时,幸福感大幅提升。

青年员工与长者聊天。
氛围松弛,少走40年弯路的美妙
无论是入住养老院,还是从事养老行业,之于小英,似乎都带了点“巧合”。高考那年暑假,她在家照顾生病的奶奶,接到录取通知时发现自己被调剂到了养老专业。当时家人问养老专业是做什么的,她回答“应该是照顾老人的。”
大学一毕业就住进了养老院,小英大笑着表示,自己比其他打工人少走了40年弯路,“一只脚踏入社会,一只脚步入退休生活,感觉很美妙!”
近一年在养老院的工作与生活,她感觉很松弛、很舒服,与长者们相处中累积了许多难忘的故事。像4楼的雪姨不大会玩手机,经常会请教小英。她有空时,就教雪姨使用微信聊天、网上购物等手机功能,“感觉就像自己奶奶一样,想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

青年住户秀才艺,陪伴长者过中秋。/受访者供图
今年23岁、刚参加工作的小静入住后,也感受到非常友好的氛围,通过日常互动和志愿服务,逐渐建立起了与长者良好的互动关系,“好喜欢住在这里,感觉像家一般温暖。”
“他们把我当作孙女一样,有些小零食和水果都会留着,等我下班给我吃。”小静说,得知她不是本地人,有些婆婆周末还会约她外出了解顺德本地景点及品尝地道顺德菜。与长者共同生活后,她还学到了很多生活小妙招,例如如何快速解冻食物等,很有收获。
因小时候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分开居住,且大学毕业后常年在外工作,斯林刚入住时心里有点忐忑。但多次主动打招呼后,他很快就与同楼层、隔壁房的长者熟络起来了。一到节假日,他都会尽量参与养老院组织的活动,如元宵节陪长者包饺子等。
“很有人情味,相处很轻松,就像你回到家看到自己爸妈一样,不需要太拘束。”谈及工作,斯林自称“牛马”,经常处于忙碌而紧绷的状态,但如今下班后,一回到养老院门口就有种“生活节奏慢下来”的感觉,长者们松弛悠闲的状态让他既羡慕又向往。每每遇见,双方互相问候,长者简单一句“下班了”“回来啦”“吃饭没”都让他感觉心里暖暖的。
纷纷点赞,一场双向奔赴的共赢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模式,不仅帮助年轻人解决住房问题、减轻生活压力,还为长者提供了陪伴和支持,是一种双赢的方案。”三位年轻人都点赞“跨代共融”的模式,他们均表示喜欢并希望继续住下去。
你来我往,长者们也欢迎年轻人的到来。今年85岁的朱伯与妻子已在和融居住了两年多。与年轻人做邻居,他感受到了活力,日常相处不仅心情愉悦,甚至感觉自己都变年轻了。
除了活力,朱伯还收获许多帮助。此前,他的电脑坏过几次,隔壁房的年轻人都帮他修好了;他妻子有次扭了脚,住在4楼的一名医学博士帮忙诊断,也看好了。
“这些例子可以说明这种模式是好的,大家可以互助。”朱伯和妻子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退休前都是工程师,阅历丰富。平时交流,他也会分享自己的观点,譬如有年轻人对熟人社会有疑惑,他就推荐阅读《乡土中国》等。
89岁的何婆婆说起入住的年轻人,竖起了大拇指。每次,和泰中心组织活动,年轻人手把手教他们做手工都非常耐心,“非常好!年轻人好有爱心,每次和我们说话都轻声细语的。”

10月10日,和泰中心举办长者茶话会。
双向奔赴的共赢局面,也是“跨代共融”模式发起的初衷。“当初试运营时,入住的长者还比较少,显得有些冷清,我们就想着如何让这里变得更有活力,更像一个社区。”和泰中心社区服务部主任冼健斯介绍,2022年中,和泰中心开始推出“跨代共融”的服务,以和融居为依托,让年轻人通过一系列服务,以人和人之间的连接为目的,在乐趣中促进长青共同对话,建立一种理想的跨代共融社区。
截至目前,和融居有30多位40岁以下的年轻人入住,和泰中心接下来还会根据老人入住的数量去匹配,尽量达到一对一的比例。
“这里是一个暮气与朝气可以和谐共存、化暮气为朝气的地方。”借用长者们的评价,和泰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工作人员和青年住户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打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跨代共融社区,向社会传递正面的养老观念。
文字|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龙凤
图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锦健(署名除外)
编辑 | 朱韵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