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舌尖经济”向高而攀 佛山食品产业怎样“掌勺”?

“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语深刻地道出了食品于民众而言乃是生存根基。

食品产业,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肩负着“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 的重任,稳稳扎根于国民经济的土壤,是其基础性与支柱性产业。它一头连着田间地头辛勤耕耘的农民,助力他们劳有所得;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餐桌,守护大众饮食健康。食品产业不仅紧密关联着每个人一日三餐的品质与安全,更与社会的安稳、发展大局休戚相关。

2024年,佛山市政协聚焦“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各区食品企业、机构考察交流,赴深圳、漯河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并形成上万字的调研报告,总结佛山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对短板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挖掘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

调研报告指出,佛山食品产业发展还有差距,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建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改革,聚焦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要求,推动形成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格局,培育食品产业发展新动能。

市政协调研组实地考察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企业“多而不强” 产业链融合延伸不充分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此外,佛山自古以来陆路、水路交通便利,商贾往来频繁,为食品产业的流通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农业资源丰富、产品流通便利,共同构成了佛山食品产业历史悠久、繁荣发展的坚实基础。

生产车间内,全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而精准地运转着。伴随着“唰唰唰”的机器声,一条灌装生产线每小时出产4.8万瓶酱油,几乎看不到人工痕迹。高度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如同敏锐的“大脑”,实时监控着每一瓶酱油、每一包调味品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如一……走进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市政协调研组成员无不感到震撼。

海天味业,这家至今已有300年历史,曾经传统作坊式的小酱油厂,如今已蝶变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调味品生产和营销企业。作为佛山食品企业的代表,截至目前,海天味业产品涵盖了酱油、蚝油、酱、食醋、鸡精、食用油、调味汁、调味粉等调味品等八大系列200多个规格和品种,年产值超250亿元。

佛山不仅拥有海天味业这样的知名企业,还汇聚了健力宝、石湾酒厂集团、百威啤酒、青岛啤酒、皇永顺土猪、光明乳业、澳纯乳业、红牛维他命饮料等数十家颇具影响力的食品企业,构建起了涵盖调味品、酒饮料、肉制品、农副食品、乳制品、保健食品以及 “老字号” 特色食品等丰富多样、门类齐全的食品工业体系。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发展表象之下,实则潜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大问题是食品企业呈现出“多而不强”的态势,品牌效应不足。调研报告显示,佛山当前共有1427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为297家,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仅有40家。2023年,佛山食品产业总产值约为1315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2%,营收超100亿元的企业更是仅有海天味业一家。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全市食品小微企业的占比高达90%,绝大多数企业存在规模较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且分布较为分散,具有引领作用的规模化食品产业集群和食品产业龙头企业少。

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产业链的融合延伸不够充分,集群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彰显。在农副食品加工领域,如粮油加工、制糖业等方面,佛山的产业规模相对较小,食品饮料的上游产业存在诸多缺失环节,整个产业链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例如,三水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和电子电器产业等方面发展态势良好,但这些优势产业与食品饮料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在专业配套食品饮料的装备制造企业、检测设备企业以及食品机械配套项目的招引方面,力度还不够大。

多维发力 助推佛山食品产业腾飞

放眼全国,有一个城市的经验值得佛山借鉴,那就是河南漯河。

从家喻户晓的双汇肉制品,到畅销全国的卫龙辣条,漯河依托食品产业培育、招引的上下游优质配套项目集聚成势,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成为食品行业的“风向标”……漯河食品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更是逐步迈向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漯河味道”。

漯河当地政府多年来持续加大对食品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汇聚,科研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搭建创新平台,攻克技术难题,为食品产业的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漯河已从名不见经传的中原小城发展成首家中国食品名城、中国食品装备名城。

近年来,漯河拥有各类食品企业7000多家,总规模超2000亿元,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全国的五十分之一,形成了肉制品、预制菜、休闲食品、功能食品、食品辅料、食品包装六大产业链产业集群,打造了从源头到终端,从生产到研发、检验检测、包装、物流、电商、会展的全食品产业链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调研报告建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改革,推动形成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格局,培育食品产业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调研报告提出要坚持规划先行,全面分析产业链发展趋势,编制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任务分工和路线图。同时,通过推进创新研究平台、食品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恢复食品许可审查中心功能,加强技术支撑。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也至关重要。政策上,建议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支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食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产学研用合作等。金融上,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投资基金、天使基金、中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等基金的撬动作用,为食品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提供激励措施,激发市场活力。

产业格局方面,调研报告建议注重区域协调,支持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高明海天调味料产业园区等聚合发展,同时支持佛山五区32镇(街道)互相联动、错位发展,依托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助推产业集聚点面开花。

报告还建议以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为引领,对标深圳“圳品”和广州“食在广州”品牌打造,在佛山以认证形式,构建一系列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特色标杆企业,并打造认定一批“岭南名企”“岭南名坊”“岭南名店”“厨出凤城”品牌,全方位扩大佛山食品行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让佛山食品产业再攀高峰。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何其辉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锦强、张伟科

编辑/王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