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我市各地举办丰富的活动,展现佛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德勒流扶闾村等上演龙舟竞渡,传递向未来进发的美好愿望;南风古灶举行开窑仪式和添柴加薪,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优秀传统文化魅力;高明区荷城街道开展“龙抬头·百村濑粉宴”活动,众人同享非遗美食。精彩的活动为“二月二”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和乐趣。
市民群众在苏村共享濑粉宴。/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洪海摄
龙舟竞渡 奋勇争先
二月二,龙抬头,少不了龙舟竞渡。3月1日,在顺德勒流扶闾村,一场龙舟竞赛热闹上演,欢呼声、锣鼓声此起彼伏,传递出春天里向未来进发的美好愿望。
当天,切烧猪、点睛仪式过后,扶闾村的龙舟竞赛正式开始。在200米直道赛比赛中,8支队伍展开激烈比拼。经过多轮角逐,南深队获得该项比赛第一名。
这是扶闾村连续第3年在二月二举行龙舟赛事。扶闾村党委书记梁杰毅表示,希望通过体育运动,进一步推动村内体育氛围,增进村民小组之间的深厚友谊,展现扶闾村独特的水乡文化魅力。
在顺德大良大门社区,第三届五人龙舟公开赛在德胜河勒流段举行,近80支龙舟队伍齐聚一堂,上演水上版速度与激情。百舸争流的震撼“大片”,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
本次赛事设公开组和大良镇街组。公开组队伍除顺德各镇街外,还有来自广州、江门、南海等地的“猛龙”。
13时30分,随着一声令下,近80支龙舟如离弦之箭,在德胜河上劈波斩浪,奋勇争先。比赛全程约20公里,在大门河段的8次转栋让比赛充满变数,每一次转栋都可能改变战局,引得观众屏息凝神。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图灵冠龙舟1队拿下公开组冠军,大良镇街组由本土劲旅大门龙舟协会成功卫冕。
大门社区龙舟文化已有超过300年历史。主办方表示,本次赛事不仅是一次竞技的比拼,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大门社区将继续以龙舟精神为引领,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多彩活动 文化味浓
二月二龙抬头,乙巳蛇年第一窑。3月1日,2025年美陶湾二月二龙抬头系列活动——“开龙窑·添柴加薪”活动在禅城石湾南风古灶龙窑广场隆重举行。活动通过开窑祈福、窑宝展示、龙窑柴烧市集、“添柴加薪”体验等环节,再现了500年龙窑的技艺魅力,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沉浸式的传统文化体验。
游朱紫活动中,市民游客与巡游方阵互动。/部门供图
多位国家级陶艺大师及嘉宾参与南风古灶乙巳蛇年第一窑开窑仪式。潘柏林、封伟民等8位大师和几十名青年陶艺家,联袂以“游朱紫大红大紫”主题举行龙窑柴烧,现场揭晓窑宝。出窑的千件龙窑柴烧作品现场出售并网络直播。
“添财!添才!加薪!”大批市民游客踊跃参加“添柴加薪”环节,亲手为龙窑添置柴火,祈求好意头。“石湾作为陶瓷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石湾文化学者霍达炎说,传统民俗活动的举办,让石湾陶瓷文化不断焕发新活力。
当晚,“游朱紫·大红大紫”岭南民俗活动在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举行。醒目活泼的祥龙瑞狮跟随着火炬手,从南风古灶出发,沿着高庙路、跃进路、石湾酒厂等主要节点进行巡游。
沿途还有定点龙狮表演、非遗方阵展演和打卡装置,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整个巡游方阵融合粤剧“八仙”、醒狮、十番、汉服等广府文化元素,还融入国风走秀、国潮影视等潮流元素,将美陶湾核心区域打造为流动的文化秀场。
“游朱紫·大红大紫”岭南民俗活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今年的活动创新推出“接龙气、摸九子、拜吉星、过金斗”“五路财神聚福”等祈福打卡和互动游戏,以民俗文化为纽带,让千年朱紫街焕发时代新辉。
1日,高明区荷城街道举办“龙抬头·百村濑粉宴”活动,荷城扶丽村、阮埇村、苏村村等多个村居同步开席,企业团体和热心市民等,以一席席濑粉宴回馈乡亲,共享非遗美食。
苏村锦鲤文化街区的活动更是精彩十足。义剪活动上,儿童与老人一起“剃龙头”;非遗摊位前,剪纸、漆扇等非遗体验备受欢迎,为“二月二”增添了浓浓喜庆氛围和文化韵味。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艳冰、王艳美、任志耀、黄佳慧、洪海
编辑/王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