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引爆文旅飞轮,“烟火岭南”如何向“新”裂变?

核心提示:

转眼上半年已过。作为万亿城市佛山,也是中国工业第四城的城市中心,禅城的经济发展备受瞩目。

今年以来,当“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号角吹响,禅城以二次创业的精神挑起大梁,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

站在年中的时间节点,禅城融媒特别策划推出“年中观察”系列报道,客观反映禅城经济新形势,观察城市中心转型新趋势。敬请垂注。

禅城景观。/资料图

一座城市的生命力,总在烟火处跳动。

夜幕降临,岭南天地华灯初上,国风表演在光影交错间演绎岭南文化之美。在城市的另一个角落,佛山创意产业园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美食摊位人头攒动,升腾的市井温度成为城市最鲜活的底色。

在一缕缕氤氲烟火气里,禅城文旅的生命力蓬勃且旺盛。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禅城接待游客344.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7%和47.54%;“五一”期间游客量更以99.90万人次创下全市增速第一的亮眼成绩。

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兴文旅、促消费的政策落地见效,禅城正在接住这波“泼天富贵”,正以“千年佛山烟火岭南”的独特气质悄然“出圈”,推动千年的文化积淀,向价值变现跨越。

面向未来,禅城区正在以“千年佛山 烟火岭南”这一城市文旅IP为线,串联岭南文化中心和区域消费中心两大中心的打造,推动全域文商旅融合发展。

作为佛山的城市中心,也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如何让文旅新选择成为市场新共识,转动制造业大市的文旅新飞轮,求解文旅新方程,圈粉城市消费新群体,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也将是禅城面临的新课题。

文旅IP破圈,从文化积淀到价值变现

近年来,随着文旅行业成为发展共识,越来越多的城市积极求新求变、探路突围,通过挖掘地域特色,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IP,成功实现“破圈”。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了“扩大文体旅游消费”等要求。此前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以文化建设带动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特色文化强市。

特别是佛山提出“再造一个新佛山”发展战略以来,全市文旅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无论是“四山两江”宏伟蓝图发布,还是“山水佛山文武双全”城市IP打响,都把全市文旅产业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可以说,文旅产业已经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吸引人才集聚、促进产业升级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城市IP则是那张关键“名片”。

事实上,对于禅城来说,从新石器时代的河宕贝丘遗址到500年南风古灶,从明清时期“天下四聚”到改革开放制造业高速发展,这座千年商埠自古就用生生不息的烟火气,孕育出无数岭南文化的瑰宝,武术、醒狮、剪纸等城市名片更是风靡海内外。

岭南天地。/资料图

从经济发展另一层面看,禅城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等榜单前列,是全省、全市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区……

在全国文旅竞争赛道白热化的今天,众多IP笼罩下的禅城,如何重新定义城市特性,让外界读懂禅城,记住佛山?

以文化为托底,从烟火处突围,禅城深度挖掘、精准定位,系列梳理岭南文脉,激活文化NDA,将城市的“精、气、神”高度概括浓缩于一身,于今年重磅推出了独一无二的城市文旅IP——“千年佛山 烟火岭南”。

从表面上看,这个IP佛山味十足,文化味浓酽。但实际上它是传统工业城市中心城区寻求“破圈”转型的一次主动尝试,既彰显了佛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体现了城市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和强劲韧性。

得IP者,得天下!如今,一个有辨识度的“超级人设”,正在重新定义“佛山之心”文旅价值,重构城市吸引力。

传统民俗火爆出圈。“行通济”巡游吸引超千万人次,南风古灶“陶艺DIY”体验游客7万人次,佛山祖庙庙会汇聚超百万市民游客,获得央媒深度聚焦并引发“现象级”传播。

gapday音乐节现场。/资料图

IP实现流量裂变。“五一”“端午”假期消费总额超7亿元。“银河左岸音乐节”吸引超8万乐迷奔赴“佛山之心”。“票根经济”效应下,乐迷转化为游客,带动文旅消费总额超3.5亿元,周边餐饮住宿消费激增30%,实现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

商业借势井喷发展。今年上半年吸引格力数字科技等15家电商企业、话梅等24家品牌首店入驻,万象天地、金铂总部、山姆会员、温德姆花园酒店等商业巨头相继抢滩,歪马送酒、抖音生活等亿元级零售项目落地,带动商业能级升维。全国首个聚焦中心城区商业协同的“万亿城央”新质商业发展联盟促成超40个项目在禅投资。

可以说,在禅城,文旅厚度正在升华为发展高度,文化积淀正在实现价值变现。

黏住年轻群体,释放“禅式表达”情绪价值

禅城文旅的短期爆发,始于对千年文化底蕴的精准解码与创造性转化。

但真正让其“出圈”背后的缘由,是禅城为推动全域文商旅融合发展,在产业业态、商业、产品体系打造的重组,是政策协同、服务升级等因素彼此赋能。这些共同勾勒出以文化IP激活产业动能、岭南味、年轻态、时尚感、国际范的禅城故事。

祖庙庙会现场。/资料图

首先从机制创新上破除融合壁垒,禅城发布《禅城区文商旅生态融合发展计划》,明确通过空间、环境、内容、服务、机制五大生态建设,构建“全时可游、全景创新、全新体验”格局;实施“红链领航”工程,建立美陶湾、祖庙文商旅等4个产业链党委,整合超700家企业党组织、8600余名党员,破解产业“散而不聚”难题。

于城市而言,年轻群体是活力的象征,也是活力的源泉。解锁城市流量的密码的关键一招还在于:禅城始终坚持与年轻人同行。依托本地文旅企业家、城市主理人等群体,禅城试水产业新业态,焕新商业新模式,推动更多好产品,更多新爆品涌现,持续拉满情绪价值。

全力布局音乐演出、动漫影视、数字文旅、潮流体育等六大文旅新赛道,深度吸粉Z世代;岭南天地、佛山创意产业园区,让年轻人实现“一站式”吃喝玩乐购;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官宣上新,精准对接年轻消费新需求;梁园夜游、东华里演绎项目等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新场景,让年轻游客体验“文化原真性”同时产生情感联结;持续火爆的2025环两江先行区·中国南庄首届骑行文化嘉年华、第十一届国笋美食文化嘉年华、黄皮文化欢乐嘉年华,带给年轻人不一样的乡村新体验……

可以说,正是禅城文旅不断“出新”,以其充满情绪价值的文旅体验,让年轻人疯狂上头。

在越来越“卷”的文旅竞逐中,禅城也深谙:文旅消费逻辑正在发生变化,在游客体验为王时代,拼服务才是王道。

从设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到推行部分文化空间只收梦想不收房租,从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推出首个AI文旅智能体“佛小禅”到大型音乐节安排数百辆免费接驳公交、不限量饮用水、给“夜排”乐迷投喂美食等等。一套花式“宠粉”组合拳打下来,禅城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感受到人间烟火的温暖。

解锁年轻化叙事密码,禅城正通过“文化解码-IP赋能-政策协同-服务加持”的四维逻辑,求解业态、模式、产品三元方程,编织出一张“全域共生”的文旅网络,让“禅式表达”黏住了年轻人,书写了县区文旅“出圈”新范式。

超越短期狂欢,推动新选择成为新共识

尽管禅城文旅IP有了短暂热度和流量,但这永远不是追求的唯一维度。能否真正走到消费者的心坎里去,这才是作为IP最能够让人记住味道的决胜关键。

今年5月,禅城区召开全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会议强调,面对城市突围的关键期、经济增长的承重期、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关口期,更加迫切需要发挥好“文之盛”的特色优势。要更好传承“千年佛山”历史文脉的根与魂,激发“烟火岭南”现代活力的破与立,全面塑造“千年佛山 烟火岭南”城市新IP,让“禅城烟火”升腾为“湾区盛景”。

2025年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挖掘文化价值,推动文化赋能产业向“新”裂变。加速文商旅融合发展,让古今交融的岭南文化中心、商业消费中心更加蓬勃兴旺。

城市夜景。/资料图

那么,如何讲述“千年佛山烟火岭南”的未来故事,让“流量爆款”锻造成“留量经典”?

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吃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讲好禅城故事。这就需要禅城不能仅靠简单的吆喝声,而是拿出实实在在的“家底”,进一步深耕文化,探索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注重文旅产业培育,不断创造新场景、新玩法,推动岭南文化与新时代的跨时空对话,引导更多年轻人认识禅城、了解禅城、向往禅城,更愿意为情绪价值、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烟火,以及回归生活本真的当下质感买单。

其次,要让“秩序感”融入“烟火气”。文旅IP打造,根本上也是城市气质的重塑。在这方面“进淄赶烤”城市文化IP就为城市文旅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成长路径。禅城要进一步升级治理逻辑,探索精细化管理路径,用制度设计保障游客体验,守护文化底色和生活气息,让城市气质有厚重的历史味、鲜活的时代味,还有温暖的人情味。

佛山秋色巡游活动。/资料图

可以说,禅城的文商旅融合发展要实现从短期爆发力向长期竞争力跨越,既要顶层设计创新突破,又要基层实践灵活应变;既要传统文化现代表达,又要政策协同恰当运用;既要追求短期市场效应,更要注重产业培育长期培育。

归根到底,有市场竞争力的才有生命力。推动文旅出圈,让文旅成为经济发展新支撑,点亮工业大市新B面,禅城还应以更系统的新打法,发动以企业家为代表的更多人群,更好求解业态、模式、产品的三元方程。

代表佛山探索文商旅融合发展新路,禅城正在向更多企业家、游客等群体,提供商业创富平台和个人情绪消费新选择。未来,如何让新选择成为新共识,让新共识成为新动力?禅城的飞轮,已经开始转动。

策划/禅城融媒记者邓磊

统筹/禅城融媒记者郑奕纯、叶小青

文/禅城融媒记者贺勇、郑奕纯

编辑丨朱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