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市高级中学校园里,博士导师带领学生探索物理奥秘;在高明区人民医院内,市级专家下沉治疗,让患者享受质优价宜的医疗服务……
教育、医疗是关系百姓生活福祉的关键民生实事,这一年来高明以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精准破题,补短板建高地,在教育、医疗两大民生领域精准发力,用一份饱含温度的民生答卷,回应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高明通过扩建西江新城一小,探索华英(高明)学校小学部、初中部分址办学等,不断优化学位供给。图为华英(高明)学校学生在跑步。/资料图
教育强基 锚定佛山西部教育高地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高明发布《教育强基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标志着高明教育综合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
未来三年,高明将新增投入10亿元,从改善供给、优化师资、创新机制三个维度着手,以“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好学生”“好机制”五大工程为引领,力求在学位供给数量、教师素质水平、高考成绩、中考质量四方面实现新突破,打造佛山西部教育新高地。
变则通,通则久。一直以来,高明与先发地区的教育质量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即将动工、“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等重大机遇下,高明将迎来人口增多、教育需求增长等深刻转变。
高明直面痛点,抢抓机遇,以改革思维破题,探索建立同人口变化、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教育之基,在于师资。高明将“好教师”奋进工程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通过实施名师优师引育行动,确保新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重点院校毕业生占比超过80%,每年引进培育博士、正高级教师不少于6名。
数据最具说服力。近三年,全区招引各类人才264人,其中正高级教师4人,博士5人,硕士240人。在今年新招录的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和重点院校毕业生比例达52%。此外,今年上半年全区还成功培育5名正高级教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面对群众关心的义务教育学位供给问题,高明通过扩建西江新城一小,探索华英(高明)学校小学部、初中部分址办学,调整高明实验中学办学层次等,不断优化学位供给。同时,建强高中教育,三年内新增高中阶段学位5500个以上。
从“好学校”焕新到“好机制”聚力,随着“教育强基提质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高明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医疗提质 体系重构织密健康网络
“以前父亲做个CT要跑市区,现在区人民医院就能拍,方便了不少。”高明市民李女士的体验,源于高明医疗改革中的“五大中心”建设。通过构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共享平台,基层医院无需重复购置高端设备,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级医院的诊断服务。
这一举措,正是高明破解“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痛点的缩影。今年6月,高明发布《佛山市高明区医疗卫生行业生态建设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按照部署,高明将通过整合医疗卫生资源,聚焦行风、医疗、运营、人才、资源五大领域构建十大新生态,全面实现十项优化提升,助力环两江先行区建设。
聚焦构建“十大新生态”目标,高明选择“三线并进”的系统改革路径——优化资源布局解决供给不足、分布不均问题,深化医药改革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建强人才队伍夯实发展基础。特别是通过建强“龙头”医院、做强专科、筑牢“网底”等举措,推动医疗资源优质均衡布局,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加快打造佛山西部医疗高地,力争大病不出区。
面对医疗人才紧张的问题,高明出台了《佛山市高明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和培育办法》,全年引进医学博士4人、硕士29人、高级职称人才8人、紧缺专业人才11人。
改革浪潮之下,高明医疗资源扩容提质效果明显。去年,全区总诊疗量、住院病人手术量、难度较大的三四级手术开展数量等均实现大幅提升,高明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患者满意度均超90%,成功建成广东省健康区并入选为全国优秀案例。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在高明就医,认可度不断提高。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冯慧雯
编辑 | 谭凯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