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圆桌论坛 | 黄金周观察:打造文旅消费新触点

主持人语:在充满期待与挑战的2023年,国庆黄金周被看作是检验消费市场回暖的年度大考。文旅部数据显示,中秋国庆节假期,国内出游人数8.2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3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71%、129%。佛山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八天假期接待游客达到3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49%、47%。总的来说,佛山旅游消费正呈明显回升态势,但对比全国数据,复苏势头未超预期。观察国庆黄金周全国文旅市场的趋势与特点,佛山文旅市场还有哪些潜力可挖?如何打造文旅消费新触点促进假日经济发展?本期圆桌论坛就此展开探讨。

主持人:小青

10月1日,2023顺德“最炫岭南风”国庆大巡游在顺峰山公园热烈举行。/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焯杰摄

本期嘉宾:

李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旅游系教授

李伟军 佛山市委党校教务二处教师

刘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李凡:打造潮味十足的岭南文脉之城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的旅游数据,显示了国内旅游业的强劲复苏态势。就佛山而言,尽管文旅市场也有很好的表现,但与全国相比尚未达到预期水平。

目前,佛山在旅游产品供给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包括部分景区老化破旧,缺乏亮眼的头部景区;历史街区和休闲商圈呈碎片化和孤岛化,难以形成文旅消费的集聚效应;许多旅游景点仍以传统观光模式为主,旅游产品创新动能不足等。这些都限制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佛山文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佛山市明确提出“务必成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这必然要求加强佛山岭南文脉之城建设,讲好“最佛山”的文化故事,以此促进文商旅城的融合,促进佛山文旅消费发展。

一是打造高品质、高颜值的历史文化休闲街区。佛山老城虽然有岭南天地这张名片,但也有国瑞-升平里“门庭冷落”的情况,各历史文化街区彼此割裂,缺乏有机联系,城市漫游(City walk)缺乏连续的空间载体,难以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佛山古镇文旅品牌的整体辨识度不高。佛山在继续推动佛山老城、大良老城等城市更新和街区改造中,除了以“微改造+微更新”等手法复现城市旧区岭南文化特色和活力外,要借鉴潮州古城、苏州古城等城市经验,注重营造城市文脉廊道,疏通老城经脉,打造高品质高颜值的历史文化休闲街区。

佛山岭南天地人潮涌动,市民消费热情高涨,充满烟火气。/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洪海摄

二是将非遗资源优势转化成好的文旅口碑。佛山的非遗资源非常丰富,但非遗的资源优势尚未转换成好的文旅口碑。首先是缺乏非遗集聚、展演和消费的文旅空间。原来颇有知名度的佛山民间艺术社已不复存在,新的适安里等非遗一条街也人气不旺,非遗仍呈“散兵游勇”式、“临时集市”式的分布。其次是缺乏科技含量嵌入和高文化创意的非遗文旅项目,各非遗之间也缺乏整体性的文旅融合与协同发展。佛山岭南文脉之城建设,既要将武术、陶艺、粤剧、美食、醒狮、民间工艺等植入老城、景区、街区、商圈之中,更要重视佛山老城、大良老城的非遗集聚街区营造,与现代科技、时尚艺术、特色饮食等产业融合,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场景化、互动式、沉浸式转化,增强游客多元化体验,打造城市文化IP,例如“博物馆之城、美食之城、音乐之城、功夫之城、陶艺之城”等。

三是建构活力十足的潮流空间。岭南文化是开放和包容的文化,岭南文脉之城建设和佛山文旅发展不能躺平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上,更要向前看,要守正创新。可以考虑以“潮音乐”“潮非遗”“潮功夫”“潮生活”等专题策划,推动城市文化与时代潮流深度结合。通过打造“传统+流行”城市音乐品牌,培育佛山成为岭南音乐的集聚地,以高水平展览、文化节庆和赛事助力佛山打造“潮玩之都”。推动潮流文化与传统文化、制造业发展、城市文化生活深度融合,让潮文化融入城市肌理,让佛山文旅消费既有历史味道,又有潮流风貌。

李伟军:顺应旅游新趋势,开辟旅游新赛道  

今天,旅游正在被重新定义。近两年的旅游实况表明,传统主流的长途游、观光游、景点游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出游需求,短途游、体验游、自在游等因符合当代人对旅游的轻奢理解和享受追求,正受到热捧。对此,佛山要积极顺应趋势变化,找准着力点,开辟旅游发展新赛道。

一是立足本土特色,塑造“佛山人”的在地文化符号。充分发掘、广泛征集具有佛山鲜明特色的标志性事物,强化佛山符号辨识度和地域区分度,储备佛山体验游在地资源。精心设计、全力打造“做一天佛山人”全周期体验类品牌活动,突出生活休闲、实践沉浸、文化感悟导向,重点融合功夫、陶艺、剪纸、粤剧、醒狮、龙舟、美食、工业产品等声名在外的佛山意象,以及佛山人的烟火日常,通过现场打卡、颁发证章提升活动仪式感和参与者归属感。不定期发放消费卡、套票、优惠券,鼓励商家推出趣味体验置换消费活动。

二是响应群众意愿,推出“佛山办”的大型全民活动。继续办好50公里徒步、佛山“西甲”、大地艺术节等全网关注的热门活动,以及行通济、北帝诞、秋色巡游、龙舟竞渡等传统民俗活动;升级知名度不高但有一定基础的乡村定向越野、环岛马拉松、户外活动季等。采取市民群众自发组织、政府搭台保障、社会支持赞助的模式,引导利用周六日、夜间业余时间,在全市范围多点铺开适合规模人群报名参与的文艺选秀活动、综艺挑战节目、生活服务节目等,增强活动中各方面人员的体验感、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扩大受众范围,提升落地服务,吸引广大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参与、观看。

9月1日,“健力宝杯”第十七届佛山“西甲”足球联赛中,球员正在奋力拼抢。/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三是聚焦居旅宜怡,建设“佛山派”的休闲友好城市。以开门迎客、舒心自住的心态全面扎实开展创文工作,给市民和游客留下干净卫生、文明礼貌、活力有序的城市印象。布局营建适合交友、休憩、打卡,兼具审美价值、实用功能的中小型休闲场所,如口袋公园、主题广场、城市会客厅等,将佛山建设成家门口的休闲胜地。邀请知名媒体、网络大V以“城市大休闲、乡村微度假”为主题,体验记录在佛生活;倡议培育酒店旅馆、出租车、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中小学生、青壮年群体成为城市推荐官;面向市民游客发起“佛山心动瞬间”征集活动。

旅游业正在被重新定位。中秋国庆前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字里行间中对旅游业的期待已远远超出简单的复苏目标。佛山要准确领悟相关文件要旨深意,进一步加深甚至超越对“全域旅游”“旅游+”等概念的理解,深刻认识旅游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努力开辟具有变革性、引领性、全局性的旅游新赛道,将旅游这副牌打得精彩、打出响声。

刘军:以高质量赛事演出 打造旅游消费新触点  

观察今年国庆黄金周,最热的消费新潮流莫过于体育赛事与演艺市场,携程数据显示,国庆黄金周期间,演出、音乐节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3-4倍。

很明显,高品质的赛事与演出,成为一座城市吸引游客到访的全新触点。

佛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具有丰富且底蕴深厚的艺术表演、竞技比赛的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完全可以将“推动演出赛事高质量发展”作为新触点,以此促进佛山文旅消费和假日经济发展。

第一,改进服务消费,推动扩容提质。今年国庆期间,佛山举办的“国潮音乐节”吸引了众多游客,但也有部分游客反映现场秩序紊乱、交通不便、工作人员态度不佳等问题。为打造高品质演出赛事,佛山应大力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首先,加大对演出活动的支持力度,加快审批流程,增大活动供给。在举办演出赛事时,做好大型活动紧急情况预案及员工培训,并解决现场可能会出现的排队久、停车难等问题。此外,要大力推进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充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市场秩序。通过高质量的演出赛事服务,打造高质量的演出赛事供给,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第二,学习优秀经验,做大体育消费。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延续两个月的佛山“西甲”赛事达到全民狂欢的高潮。“西甲”期间,三水联动赛事举办了美食啤酒节、全民歌会等活动,通过“足球+文旅+消费”一体化打造,吸引了众多游客到三水旅游消费。包括佛山“西甲”、贵州“村超”等在内的城市文体演出或赛事经验非常值得总结学习。在节庆期间,佛山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资源、文化资源,举办富有特色的全民赛事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扩大消费需求。

三水美食啤酒节现场。/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第三,抓住“流量密码”,塑造城市形象。佛山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通过民俗文化与演出赛事的结合,推出符合自身定位的周边文旅产品,打造具有佛山特色的文旅融合IP,找到属于佛山自己的“流量密码”。在举办大型演出赛事活动时,佛山应发挥自己特长,充分挖掘醒狮、武术、龙舟等民俗文化,将这些文化与演出赛事融合,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主题活动。此外,还可以利用小红书、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强化文旅宣传推广和社群口碑营销,以此塑造城市形象,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促进城市文旅消费。

编辑/黄昭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