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圆桌论坛|“取经”上海,佛山要学什么?

主持人语:观摩取经拓视野,对标奋进促发展。近日,佛山市2023年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组织青年干部奔赴上海,就以资本撬动招商、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等议题进行全方位“取经”。针对上海在招商引资、发展外贸等方面的新思路新动作,佛山要学什么?本期圆桌论坛三位嘉宾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主持人:刘蓉

上海外滩夜景。/新华社发(应国伟 摄)

嘉宾:

1、佛山市委党校教务二处教师 李伟军

2、佛山市禅城区发展和改革局能源节能管理股副股长 柯晓明

3、佛山市委党校教师、佛山市驻苏州招商工作组成员 周桢舜

李伟军:学习借鉴上海“基金招商”经验 持续深化“以投代引”资本招商改革

李伟军。

最近,上海这个全国第一大城市也主动放下身段,加码基金招商,面向战新项目“以投代引”。在招商形势日趋“内卷”下,如果仅用政策优惠招引项目,难以获得战新龙头项目、专精特新项目的青睐。佛山可探索学习相关经验,创新突破“以投代引”的资本招商模式,引育新兴产业项目来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基业长青。

从开源入手解决“谁来投”的问题。上海自去年以来,先后设立总规模500亿元国资母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加上近两年来,已有多笔大额、类型多样的基金在上海设立,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同时,构建了创投圈环境,推动产业发展。我市可探索发挥国资、财政引导作用,带动各类资本参与产业招商。

从实际出发明确“往哪投”的方向。一是聚焦“卡脖子”领域投。以上海联影医疗项目为例,该公司成立当年,全国1.5万家医疗器械公司中,超90%的企业年收入规模低于2000万元,中高端设备国产化比例不足20%,高端医疗设备的国产化、国产替代成为当时政策导向。上海国资对联影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培育其成为影像领域国产化替代的标杆。我市在项目选取上应当围绕“国之大者”,聚焦“卡脖子”关键节点,结合“佛山所能”“佛山所需”,在装备制造领域选取数控机床、仪器仪表、新型显示装备等细分赛道,锁定目标企业。

二是聚焦本地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投。以上汽投资为例,是上海依托龙头企业上汽集团设立的专业投资管理平台,基金投资主要聚焦汽车及零部件、车联网和汽车综合服务、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三大领域。我市可与美的、大众等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基金。依托其在生态圈和供应链上的核心地位及人才、技术、市场资源优势,以“需”定招,以产业嫁接和植入的方式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从长效角度建立“怎么投”的机制。一是构建科学投融决策机制。联合专业投资机构和专业人士从产业方向、竞争环境、发展空间、风险管控等层面,做好投资项目全面尽职调查、市场前景评判等科学论证。二是构建国有资本退出机制。在招引项目建成后,遵循“不谋求控股权、产业向好发展后及时退出,再投入到下一个项目”的路径,国资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完成投资退出,为新的投资积累资金,实现资本良性循环。三是构建投融常态对接机制。向社会资本借力补充资本招商资金池,及时汇总具有投融资对接意愿的投资项目,从中筛选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条件相对成熟的重点项目。

柯晓明:加快发展佛山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柯晓明。

近年来,上海市积极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化以及政府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佛山市外贸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

上海市坚持以创新驱动贸易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提升贸易发展软实力。一是加强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出台《关于本市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促外贸政策。二是推动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完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软硬件基础设施,推动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和跨境电商B2B出口海运清单模式落地实施。三是培育壮大本土海外仓企业,丰富海外仓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支持出口商品可按一般贸易方式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再以跨境电商方式出境。四是激发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活力,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的通知》,在通关便利、出口退税便利、外汇管理便利、信用保险支持、金融服务便利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五是提升保税维修业务发展水平,鼓励开展“两头在外”的保税维修业务,进一步扩大维修产品范围,不断提升保税维修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近年来,佛山外贸指标呈现向好趋势,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持续增加,新兴贸易业态发展势头强劲,但是佛山跨境电商物流成本高、通关效率低,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新业态发展相对滞后,要充分借鉴上海外贸发展经验,以期将“有家就有佛山造”的名声更广泛地推向全球。一是开拓创新激活外贸新动能。出台扶持政策吸引国际跨境电商平台、知名独立站及综合配套服务商等各类主体落户,支持与阿里巴巴等平台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引育结合培养一批贸易数字化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为中小企业提供线上报关、出口退税、出口信保、跨境金融等服务。二是固本强基适应外贸新形势。积极主动做好家电、家具、建材等优势产品的产销对接,深入挖掘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电子等先进制造产品的外销潜力,瞄准智能家电、服务机器人等新兴市场重塑“佛山造”出口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同船出海”。三是多措并举厚植外贸新环境。深化“提前申报”模式,提前办理单证审核和货物运输作业,与香港、广州和深圳等地共同推动边检、海关、海事建立口岸建立“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协作机制。通过政银企合作,探索完善企业汇率避险管理服务,建立外贸企业融资风控模型,创新推出货物出口融资、保险等金融衍生品。完善本市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机制,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行政指导,强化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

周桢舜:“提着篮子去选菜”值得佛山借鉴

周桢舜。

为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实市委“515”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组建重点地区驻点招商工作组,发挥宣传佛山形象、精准链接产业、靠前服务企业等作用,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上海招商引资有新举措,称之为“提着篮子去选菜”,值得佛山借鉴。

提着什么样的“篮子”?一是“24条”招商政策,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政策“套餐”。二是1000亿元产业基金,重点用于服务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三是良好的营商环境。怎么“选菜”?上海开一线城市先河“逆向西行”,选取成都、西安等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中西部城市常态化驻点,以“三看三不看”的标准精准招商:不看税收看业态、不看盈利看潜力、不看资历看团队。

上海此番“大抓招商”,是源于对制造业发展的紧迫感,以制造业立市的佛山,更应保持清醒。当前佛山产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如房地产行业进入剧烈调整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中小企业上升通道变窄等等。走老路去不了新的目的地,佛山应充分借鉴上海经验,备好“菜篮子”、主动“走出去”、按需“选好菜”。

备好“菜篮子”。一要备好政策套餐“硬通货”。政策要向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倾斜,增强产业规划性和靶向性。既要有普适性政策,又要有量身定制的“一事一议”好政策。二要备好金融手段“香饽饽”。发挥产业基金和国资国企杠杆作用,统筹用好八支市本级产业基金,探索成立各区产业基金,完善基金投融资体系。做大做强八大市属企业集团,增强国企投融资能力。三要备好营商环境“软实力”。要坚持滚动修订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落实审批代办服务,完善全市统一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

主动“走出去”。驻北京、深圳、苏州、成都、武汉等重点地区招商工作组要深耕驻点区域,深入分析区域产业发展情况,瞄准存在外溢可能性的产业、项目,形成目标企业清单,主动向企业讲出佛山的产业优势、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释放佛山吸引力,打开共赢新局面。

按需“选好菜”。一是明确招商方向。立足佛山实际,围绕数控机床、高端装备、仪器仪表、医药健康、新型储能、新材料、现代物流、预制菜、工业机器人等九个重点产业集中发力、久久为功。二是收储“蚂蚁雄兵”。上海此番“逆向西行”签约了圭目机器人、清科国康等一批引入成本不高但具有核心技术和比较优势的初创型高成长性企业。目前佛山的财政、基金、国资不甚宽裕,精准收储并悉心培育“蚂蚁雄兵”有事半功倍之效。三是抢占新兴赛道。上海招商新动向亮点之一是布局发展“四个新赛道产业”(智能终端、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元宇宙),决心开辟经济发展“第二增长曲线”。佛山应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超材料、绿色氢能、合成生物、基因治疗等产业,主动发现、前瞻遴选一批优质项目,争做“早行人”,方能赢未来!

编辑/黄昭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