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广东春季高考“3+证书”考试本周末开考

广东春季高考“3+证书”考试本周末开启,临考的最后几天,如何做好心理调适,踢好“临门一脚”?南海理工学校心理教师杨婉君带来备考“锦囊”。  

保持稳定积极的心态

许多人说,大考到最后其实是考心理。经过三年学习的知识积累和复习备考,要在考试当天做到厚积薄发,以最佳的状态将自己的实力尽可能发挥出来而不留遗憾,需要稳定积极的心态。

杨婉君认为,考前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都是正常的,适当的紧张有利于考场发挥。考生要做到觉察、承认、接纳这些情绪,再进行有效且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更好地跨过高考“心理关”。

面对大考,许多考生会提醒自己“不要紧张”“不要马虎”,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杨婉君表示,心理学有皮革马利翁效应的说法,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例如,很多考生想自己不要马虎,认真仔细,发挥最高水平。于是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马虎”,但重复次数多了,反而每次都马虎。

正确的做法是,把自己的期待说出来。“不要马虎”对应的期待其实是“谨慎认真”,“不要紧张”对应的是“放轻松”,那么考生就应该重复“我要谨慎认真”“我要放轻松”,让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现实。

不把问题想得太复杂

也有考生表示,哪怕做了积极的心理暗示,焦虑的情绪依然挥之不去。杨婉君提醒,对待我们不想要的情绪,不必一味抵抗,而是要觉察自己的情绪,承认自己确实是紧张、焦虑了。不妨给这些情绪起一个昵称,尝试接纳他们。例如焦虑的时候,可以想“小焦又来牵我的手了”。接纳了情绪,就不容易被情绪所困扰。另外,可以适当地跟信任的人倾诉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找到释放的途径。但不用一直说,这样反而容易困在情绪里。

大考在即,如何避免“精神内耗”?杨婉君给出的答案是:不把问题想得太困难和复杂,

每天按计划学习和生活就可以了。具体来说,做到八点:

一是早上适当早起,避免起床晚了匆忙行事。

二是营造干净整洁有条理的环境,减少干扰。例如不把课本都堆到书桌上,看到堆积如山的书本,容易感到紧张混乱。

三是将要做的事情列表,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或者精力状态最好的时候。

四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将注意力放在所做的事情上,不做着这件事想着那件事,复习语文的时候又想着数学有一道大题不会解。

五是设法让自己尽快开始做事情,开始得越早,忧虑越少。

六是分段学习,每学习40分钟就休息一下,让自己保持一个精力充沛的状态。

七是规律运动,每天尽可能保持30分钟的运动,但要注意运动适量。

八是睡前要放松,不做需动用大量思维脑力的大题、难题。睡前的复习可以背背单词或名句名篇,听轻音乐让自己得到舒缓。

状态下滑可转移注意力

有的同学表示,越临近考试,觉得自己的状态越差,甚至以前得心应手的题,做起来都有点不顺手了,反应也变慢了。

对于这种情况,杨婉君表示有可能是“弓拉得太满了”,导致紧张到都有点麻木了。建议学会“放下”,适当减少复习看书的时间,把自己再度“激活”。可以通过运动、伸展四肢等方式,也可以看看窗外的景色,把大脑完全清空,去观察叶子的形态、欣赏透过枝叶缝隙的光。

除了视觉以外,也可以仔细听听周围的声音、闻一闻自己喜欢的味道,尝一尝自己爱吃的食物、摸一摸凉凉的物体表面,激活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这些方式来转移注意力,重新回到学习的时候,头脑会更清晰。

走进考场,坐在位置上的时候,如果心跳得厉害,难以平静,那么可以尝试把眼睛闭上,挺直腰背,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三到五秒,再缓慢呼气,呼气的时候可以小声说出自己想要达到的状态,例如“放松”“舒服”等,能够帮助自己更快平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进入考试状态。

文字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苏宏堃

编辑丨梁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