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透露,广东将重点支持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协同推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大湾区产业集群建设。
《措施》以服务企业为核心导向,聚焦资金、人才、用地等关键资源供给,从核心技术攻关、优质企业培育、应用场景打造、人才培养引进、标准体系建设等五大领域提出12条具体措施,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助力广东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曾进泽表示,将重点支持广州、深圳、佛山、珠海、惠州、东莞等基础较好的城市,与港澳合作在人工智能芯片、智能终端以及机器人伺服系统、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上取得突破,协同推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大湾区产业集群建设。
当前,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佛山正大力培育智能机器人产业,目前已建有季华实验室、蓝橙实验室、佛山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拥有以库卡、华数、银星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机器人产业全链条布局。2024年,佛山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约600亿元。
其中,顺德工业机器人产量可观,部分企业已取得显著成绩。例如,工业机器人运营产量达3.3万台,占全国总量6%,龙头企业库卡累计交付工业机器人超8万台;众多家电企业积极布局机器人领域,推动家电产业向机器人化升级。
顺德区经济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顺德拥有高端装备和家电两大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均超4000亿元。这些产业与机器人产业紧密相关,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应用场景和坚实产业基础,“期待省里高位统筹,将大湾区机器人相关前沿技术、人才汇聚到佛山的工厂、园区和制造一线,助力广东机器人产业快速崛起。”
新闻发布会上,曾进泽还透露,广东正在筹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同时计划打造面向多场景的智能机器人训练场,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龙头企业等共同构建机器人产业检测认证体系。未来还将积极推动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市建设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文字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靓
编辑丨梁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