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佛山凭“抵玩”破局 文旅出圈见真章

今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节,拼出8天“超级黄金周”,这也是下半年一场重量级文旅“争夺战”。面对全国文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愈发难求的游客资源,各地纷纷亮出大招:推广加码、活动迭出、优惠不断,全力抢占客流与消费意愿的制高点。

在广东千古情景区,游客可体验一场奇幻多彩的穿越狂欢。/资料图片

在此节点上,佛山率先出击。9月15日,以一句亲切响亮的“嚟佛山,实抵玩”拉开系列文旅大幕:超500项文体活动轮番登场,超千万元消费券覆盖门票、餐饮等核心场景,打造浓浓“佛山味”的假日体验。话题“双节嚟佛山抵到飞起”迅速冲上微博同城热搜,社交平台上“国庆中秋佛山旅游攻略”热度攀升……佛山的这个假期,未开始先火热。

不止于一场城市营销,更深一层看,这是佛山应对地方文旅竞争的一次突围。通过系统性的场景补贴与丰富的内容供给,佛山正着力构建以本土文化为核心的消费生态,既要稳稳抓住长假经济的“黄金机遇”,更为城市积攒长久的文旅吸引力。

“抵玩”策略提升目的地吸引力

当下全国文旅竞争已迈入深度体验与价值赋能新阶段,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浅层观光,转而追求有情感共鸣的多元体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文旅高地,竞争尤为激烈。香港凭借国际化购物体验占据高端消费市场,广州以千年商都底蕴构建起文商旅体体系,深圳则以科技赋能文旅不断推出沉浸式创新项目,三者皆凭借鲜明标签强化市场认知。

而佛山虽坐拥功夫、陶艺、醒狮等岭南文化瑰宝,却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资源丰富但辨识度较低”的挑战,文化底蕴尚未完全转化为具有广泛吸引力的体验型产品。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抵”文化的推出,成为佛山破局的关键尝试。该策略巧妙运用粤语中的双关语义:一方面以“值得、实惠”直击消费者对高性价比文旅的需求痛点,让游客以亲民成本获得沉浸式体验——从街头巷尾的鱼皮、姜撞奶等地道小食,到黄飞鸿武术馆的实景展演、南风古灶的陶艺DIY,实现“低成本高体验”;另一方面,它又暗含“抵达”之意,引导游客深入城市肌理,从走马观花转向沉浸参与。无论是龙舟竞渡的激情火花,还是粤剧茶楼中的曲韵悠长,文化不再只是抽象符号,而成为可触摸、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场景。

为强化“实惠+体验”的双轮驱动,佛山政府联合多家平台推出总额超3500万元的消费补贴,涵盖文旅消费券、出行优惠及美食一卡通等,切实降低游客的消费门槛与经济负担。这些举措不仅激发消费意愿,更传递出佛山开放、亲民、欢迎探索的城市态度。由此,佛山凭借“抵玩”策略,有效避开了与广深港澳在高端消费或科技文旅领域的正面竞争,更将佛山“烟火气与文化味并存”的城市特质转化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为大湾区文旅市场提供了“普惠型深度体验”的新范式,也为佛山实现从“资源城市”到“体验目的地”的跃迁开辟了路径。

构建在地化、全龄化文旅生态

面对即将到来的国庆与中秋“双节”,佛山并未盲目复制其他城市的通用策略,而是立足本土文化资源与消费趋势,构建出一套以“全龄段适配、多场景覆盖、高性价比”为核心的文旅融合生态体系,逐步从“活动堆砌”走向“用户需求驱动”的系统运营模式。

与苏州侧重古典园林与非遗工坊的高雅文化体验、成都依托熊猫IP与蜀文化深度沉浸不同,佛山更注重文化资源的“分层转化”与“群体精准触达”。面向Z世代群体,佛山布局了 Cosplay潮玩节、二次元痛车文化展及泡泡岛音乐节;针对家庭客群,推出宠物嘉年华与美食文化周;而对中老年群体,则强调粤剧、非遗体验等传统民俗内容。这种不仅限于“文化展示”、更强调“体验融入”的精细化运营,有效规避了许多城市仅在节庆期间堆砌民俗项目所带来的同质化问题。

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已在暑期文旅实践中得到验证。以健力宝杯第十九届佛山“西甲”足球联赛为例,该赛事吸引40支劲旅参赛,现场观赛人次超180万,网络话题流量突破50亿,并带动周边夜市消费超5000万元,同比增长51.5%,成功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全域消费动力。更进一步看,与长沙依托“夜市经济”和“网红品牌”打造的烟火气文旅相比,佛山并未停留在表层消费场景的营造,而是通过跨年龄、跨圈层的内容设计,实现文化资源在不同受众中的“软性转换”,形成更具可持续性的文旅生态。

这一策略不仅呼应了当前市场对安全、性价比与体验深度的多元需求,也更系统地将本地文化元素转化为可参与、可感知、可传播的文旅产品。“双节”期间,佛山可通过该模式,进一步提升游客停留时长与二次消费意愿,并借助社交媒体的话题发酵扩大传播声量。从中长期看,这种以“文化分层+精准触达+场景联动”为核心的运营理念,也为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参照的样本——不是追求“大IP”,而是基于本土资源做“细运营”,从而实现文旅复苏与品牌深化双赢。

“小而美”烟火气戳中情绪点

佛山的文旅布局,反映出其对“场景力”和“文化赋值”的深刻理解。对本地居民,熟悉场景的“新内涵注入”打破审美疲劳。顺峰山公园不再是单纯的休憩地,茶咖文化周串联起品牌集聚、专业赛事与日夜场景切换,让日常空间变身“城市微度假目的地”;顺德啤酒美食文化节、西樵岭南美食文化周则以“美食+音乐+民俗”的融合形式,将本土文化从静态认知转化为动态参与,重新唤醒居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平时常去顺峰山散步,看到这次假期还有挑战‘最多人同时冲煮咖啡’吉尼斯世界纪录,期待值拉满!”市民李女士说,“感觉佛山越来越好玩了。”对外地游客,烟火气则是深度触摸佛山人文的入口。作为佛山文旅名片,“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串联起城市生态与人文精华,让游客一站式领略岭南风貌;广东千古情“火人狂欢节”以火元素活化非遗,配合门票优惠降低体验门槛,让非遗从“遥远符号”变为震撼的现场感知;F3龙舟超级联赛总决赛则将体育赛事与精神内核绑定,游客在观赛中直观感受“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实现从“打卡观光”到“文化共鸣”的升级。

网友“尾流”说:“佛山双节游玩攻略已备好:上午逛顺峰山公园,下午去容桂吃煲仔饭,晚上看岭南明珠体育馆灯光秀,好玩又省钱!”这种“小而美”的运营策略,本质上是通过场景再造、体验深化与文化赋值,实现城市资源与人的情感有效连接。它不仅让市民重新发现城市魅力,更让游客产生“嚟佛山,真系抵玩”的消费认同。文旅不再只是看风景,而是进入一种生活——佛山,正用细腻的运营和真诚的烟火气,让每个人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玩法。

文字|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卢丽华

编辑 | 古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