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滴滴出行母公司全资成立北京滴滴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低空经济。一石激起千层浪,“空中版滴滴”的构想,再次点燃了公众对城市空中交通的想象。
事实上,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佛山,早已在低空经济的新赛道上悄然起飞。今年5月,佛山南海区丽致汇广场,一架直升机载客腾空,千灯湖景致尽收眼底——这不是电影场景,而是佛山城市中轴低空观光航线的首飞现场,也是这座城市编织“空中网络”的一次积极探索。
从去年召开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到今年观光航线的落地,佛山的低空飞行已从概念走向试水。我们离打“飞的”上下班,究竟还有多远?
佛山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展示的eVTOL产品。/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符诗贺摄
从首飞到百亿蓝图
2025年以来,低空出行领域持续升温。7月,高德发布“空中高德”低空导航方案;9月,曹操出行提出打造“天地空一体化”共享出行体系;10月,滴滴成立低空科技公司,被视为其从“地面”迈向“立体”的关键一步。
这些动向表明,网约车巨头的竞争疆域正从平面路网向立体空域拓展。
而在这场“起飞竞赛”之前,佛山也迈出自己的步伐。
今年5月6日,佛山城市中轴低空观光航线实现首飞。一架直升机从南海丽致汇广场起飞,航线设计覆盖千灯湖、延伸至佛山新城,航程约15公里,更设有直飞广州塔的跨城线路,让乘客从空中俯瞰广佛景观。作为起降点的丽致汇广场,也借此探索“立体消费场”,重构商业空间价值。
低空观光只是起点。早在2024年8月,佛山印发《佛山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明确提出:到2026年初步建立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到2030年,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
这份清晰的路线图,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成为佛山的战略方向。
由此可见,当滴滴等企业在2025年从战略层面叩响“天空之门”时,佛山已凭借实质性的试飞与系统的产业规划,在低空出行赛道上跑出了“佛山速度”。
构建“制造+场景”双轮驱动
低空观光航线的开通,是佛山叩击低空经济大门的第一声回响。但要真正让低空飞行融入城市日常,必须构建一个涵盖制造、基建、应用、管理的完整产业生态。
佛山迅速展现出系统布局的能力。
2024年11月,佛山市低空经济发展协会成立,协同季华实验室、佛山市交通投资集团等单位,推动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的衔接。同时,佛山发布18项需求清单与15项供给清单,以“场景驱动”精准对接资源,为低空技术落地提供试验田。
制造实力是佛山的硬核底气。基于铝型材、精密压铸等产业基础,佛山正发力飞行器轻量化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智能感知传感器等关键领域。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约70%-80%的零部件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合,而佛山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环节已有深厚积累。这意味着,未来在佛山起飞的“飞的”,很可能流着“佛山制造”的血液。
在场景拓展方面,佛山各区积极实践:今年,南海区开通3条“10公里10分钟”低空医疗物资配送航线,将血液运输时间从地面交通的30~45分钟压缩至10分钟左右;顺德区建立全域无人机巡查系统,主要用于政府执法;三水区将支持飞行汽车、eVTOL等产品的展示与示范应用。
由此可见,佛山“打飞的”的梦想正沿着清晰的路径演进:从“低空+文旅”体验启航,到“低空+物流”“低空+应急”的公共服务实践,逐步走向“低空+通勤”的日常化运营。
“飞的”普及仍面临挑战
尽管前景诱人,但佛山人要像打网约车一样打“飞的”,仍面临几大现实挑战。
基础设施与空域管理是首要难题。2025年8月,佛山市交通运输局指出,低空起降设施存在供给不足、标准缺失、布局不完善等问题,难以支撑未来规模化发展。此外,佛山作为军民航飞行密集区域,空域协调复杂,航线审批仍需与多方管理部门协同推进。
商业化运营也非一蹴而就。滴滴的入局,标志着低空出行进入“商业化运营”预备阶段,但其实现将是一个分阶段、分区逐步落地的过程。业内分析指出其发展可能遵循以下路径:
——示范运营阶段(2025-2026年):在特定区域开通固定点对点航线,类似“空中巴士”,班次固定、价格偏高;
——初步商业化(2026-2030年):在一线城市和城市群扩大网络,出现即时预约服务,价格开始下降;
——大规模普及(2030年后):网络覆盖主要二三线城市,价格与高端网约车持平或略高。
但广佛同城的区位优势可能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2025年5月开通的“佛山—广州塔”低空观光航线,已为未来跨城通勤埋下伏笔。今年7月,华南城市研究会举办“低空经济与广佛突围”沙龙活动,专家们认为广佛协同有望构建“30分钟空中生活圈”,通过低空交通缓解地面通勤压力。不过,实现这一愿景仍需破解空域资源分配、起降设施共建、运营标准统一等协同难题。
对佛山人而言,“打飞的”已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一座制造业大市在政策、产业与场景创新上持续耕耘的重要方向。
未来,随着平台企业的技术赋能与全市低空产业生态的成熟,佛山人的空中通勤时代,或将从广佛天际线的第一架常态化飞行器开始,悄然启航。
编辑 | 谭凯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