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高端访谈|佛山千亿镇街建设如何跑出加速度?

镇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山发展的鲜明特色。在广东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背景下,佛山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愈加凸显。2023年9月,佛山市印发实施《关于支持建设“千亿镇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批量培育“千亿镇街”做出总体谋划和部署,提出在狮山、北滘两个千亿镇基础上,支持桂城、祖庙、大良、荷城四个镇街争创“千亿镇街”,引领其他镇街竞标争先、提质进位。目前,中国镇域经济发展呈现哪些趋势和特征?佛山该如何推动“千亿镇街”建设跑出加速度、实现新突破?围绕这个话题,《理论周刊》专访“2023镇域经济500强”发布机构——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镇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辛同宁,请他分享相关观察和思考。

专家简介

辛同宁,现任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简称赛迪四川)镇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产业规划等方面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多个“十四五”规划、园区规划、产业研究与规划等咨询项目。 

当前镇域经济发展呈现四大趋势和特征

当前,区域间竞争已由以城区为核心的单个城市的竞争加速演变为市域为核心、县域为支撑、镇域为底座的全域协同竞争,发展镇域经济是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底座,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一招。

《理论周刊》:最近,关于镇域经济实力排行的各类榜单纷纷出炉,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各地关注的热点。作为“2023镇域经济500强暨西部50强”榜单发布机构相关负责人,您如何认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重要意义?

辛同宁:镇域作为“上联城市、下接农村”的关键节点,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战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末端压舱石,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底座。在共同富裕目标导向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发展镇域经济具有三大战略意义:

发展镇域经济是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一招。当前,区域间竞争已由以城区为核心的单个城市的竞争加速演变为市域为核心、县域为支撑、镇域为底座的全域协同竞争,发展镇域经济是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底座,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一招。

发展镇域经济是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强镇扩权”背景下,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可以带动乡镇完善基层政府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实现更高质量、更低成本、更加可行的就地城镇化。

发展镇域经济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发展镇域经济能够加速在镇域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高质量要素资源,有利于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下乡下村,实现以“乡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理论周刊》:当前镇域经济发展呈现哪些趋势和特征?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主要任务?

辛同宁:当前我国镇域经济发展呈现四大趋势和特征:一是各地政府争相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加快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副中心,镇域经济发展角色将从产业配套的承载地向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加速转变。二是镇域逐渐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战场,镇域经济发展任务将从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人才、原材料等生产资源的“供给泵”向“蓄水池”加速转变。三是当下小镇青年展现出巨大的消费能力和潜力,镇域消费成为当下消费扩容提质的新力量,镇域经济增长方式也将从投资拉动向消费引领加速转变。四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镇域经济发展模式也将从孤立封闭的特色专业经济发展向区域协同一体化的集群经济发展加速转变。

在这种趋势和特征下,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实施五大战略任务:一是加强镇域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快构建符合地方实际的经济强镇梯度培育体系,分类精准施策,制定差异化的镇域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不同类型的经济强镇。二是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以高标准专业化园区为载体,加快“融群入链”,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三是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以城镇化为突破口,带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长久支撑。四是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局,找准在区域中的发展定位,加强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镇域经济实现特色化、专业化、协同化发展。五是积极打造镇域经济特色名片,妥善应对“虹吸效应”,以“品牌效应”拉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镇域经济与产业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佛山镇域经济领跑全国根本在于“三个坚持”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一直在镇街,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专业镇经济,打造了一批以北滘、狮山两个千亿镇为代表的经济强镇。可以说,佛山正是崛起于乡镇企业、乡镇经济。

《理论周刊》:前不久赛迪四川联合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镇域经济500强暨西部50强”,全国前100强中佛山占了13席;全国4个“千亿镇街”,佛山占了两个。在您看来,佛山为何能够澎湃如此巨大的“镇能量”?长期以来佛山做对了什么?

辛同宁:作为一座普通地级市,在鲜有政策倾斜、资源条件不佳、区位优势不突出的情况下,佛山却能够澎湃如此巨大“镇能量”,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一直在镇街,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专业镇经济,打造了一批以北滘镇、狮山镇两个千亿镇为代表的经济强镇。可以说,佛山正是崛起于乡镇企业、乡镇经济。

长期来看,佛山镇域经济之所以长期领跑广东省乃至全国,根本在于佛山切实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工业立镇、产业强镇,发展“制造业当家”的专业镇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一直将镇街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始终坚持工业立镇、产业强镇、制造业当家的镇域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专业镇经济,培育出一批以美的、格兰仕为代表的由乡镇企业发展而来的民营龙头企业,形成了北滘家电、狮山汽车、石湾陶瓷、乐从家具、大沥铝材、张槎针织、荷城酱油等镇域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了一批制造业强镇。目前,佛山市经广东省批准的专业镇达41个,位居全省第一,对佛山市经济总量的贡献率长年保持在80%以上。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以强镇扩权为主线激活镇域发展活力。为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激活镇域经济发展活力,佛山市镇街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2003年,佛山市便在全省率先探索“简政强镇”;2009年,佛山市出台了《佛山市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实施意见》,狮山、容桂两镇获得县级管理权限,拉开了佛山市“简政强镇”改革的序幕;2010年,“简政强镇”改革在全市其他30多个镇街全面铺开。近年来,佛山市又开启了新一轮镇街体制改革,进一步理清市、区、镇三级的权属关系,向镇街一级放权赋能。

三是坚持市场主导、政府促进,形成“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双轮驱动。长期以来,佛山市通过主动做“减法”,正确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佛山市推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了政企关系,美的、格兰仕等企业得以由乡镇企业崛起为民营龙头企业。2009年,佛山市“大部制”改革与“简政强镇”改革同步推进,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行为进一步减少。党的十八大以来,佛山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了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当前,佛山市民营企业占全市经营主体的90%以上,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民营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强化顶层设计和产业引领,培育更多千亿镇街

相较于苏州“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外向型镇域经济发展模式,佛山以往“自下而上、市场主导”的内生型镇域经济发展模式下,镇域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市场力量,顶层设计和引领存在一定欠缺。新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顶层设计与产业引领上更加主动作为、奋发有为。

《理论周刊》:在广东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下,冲刺千亿镇街已成为广东区域经济比拼的激烈战场。佛山提出,分梯队、分阶段推进“千亿镇街”建设,力争到2027年再造4个“千亿镇街”,到2038年“千亿镇街”总数达到12个。佛山加快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千亿镇街,您认为关键着力点或重中之重是什么?

辛同宁:在都市圈/城市群主导区域经济新发展、“市域为核心、县域为支撑、镇域为底座”的全域协同竞争新时代背景下,佛山加快培育更多“千亿镇街”,关键是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是明策略:做好“全市一盘棋”顶层设计,强化高位统筹、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和监测评价。一方面,锚定“千亿镇街”梯次培育打造目标,加快建立健全“市级统筹、区级主导、镇级实施”的三级联动机制、镇级规划制定与实施机制、镇域经济统计监测与评价机制等顶层设计,汇聚培育建设“千亿镇街”的全市合力。另一方面,制定差异化的镇域发展战略,做好“一镇一策”精准支持,探索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与“阶梯式”激励机制,通过“亮晒比拼、争先进位”进一步激活桂城、祖庙、大良、荷城等创建“千亿镇街”的动力。

二是强产业:以产业集群数智化升维、创新赋能产业提质增效为两大重点,全面擦亮镇域新型工业化“新”的成色。一方面,加快明确“链主企业带动型、中小企业抱团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型”三大路径下,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数智化升级方向、任务清单和所需资源,加快推动佛山优势制造业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相较于苏州等制造业强市,佛山市科技创新“底色”稍显不足,必须更加重视科技创新,高标准建设佛山国家高新区、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三龙湾科技城等“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深度链接和汇聚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推动镇域产业向上突破、向新发展。

三是促合作:推动镇域深度融入广佛全域同城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而更深层次融入全球高端产业链、创新链。佛山加快培育打造“千亿镇街”的下一个“核动力源”在于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积极借鉴苏州市深度融入上海市并进而链接全球的先进经验,重点加强与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极核城市的对接合作,建立健全“广州+佛山”“深圳+佛山”“香港+佛山”等合作机制,加快构建形成“中心城市研发/总部/前端+镇域制造/基地/后台”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为佛山镇街实现“千亿”跃升注入新发展动能。

《理论周刊》:在您看来,佛山传统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有没有需要及时调整的问题?

辛同宁:相较于苏州市“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外向型镇域经济发展模式,佛山以往“自下而上、市场主导”的内生型镇域经济发展模式下,镇域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市场力量,政府顶层设计和引领存在一定欠缺。新发展阶段,佛山需要进一步正确处理好新时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顶层设计与产业引领上要更加主动作为、奋发有为。例如,可以进一步破除镇街行政区划壁垒和边界,坚持高位统筹、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发展更高质量、更高能级的镇域经济、园区经济;同时,在“风口”产业布局上更多借鉴合肥市、常州市先进经验,注重运用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等手段,发挥政府投资性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

做强镇域经济需持续提升镇域投资竞争力

针对镇街“产强城弱”“生态不优”难题,要坚持“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理念,结合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镇街功能布局、空间布局,在产业功能的基础上,统筹城市、经济、生态等功能建设,推进各镇街实现“经济业态、城市形态、环境生态”协调发展。

《理论周刊》:投资竞争力是影响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23年11月赛迪四川发布的“2023镇域投资竞争力500强暨西部50强”榜单显示,全国前100强镇中,佛山占11席。这在地级市中是什么水平?佛山该如何持续提升镇域投资竞争力?

辛同宁:在镇域投资竞争力全国前100强镇中,佛山市各辖镇得益于政府服务优、产业活力足、区域能级高等多种因素,共有11个镇入围,入围数量在地级市中仅次于苏州市、东莞市,位列全国第三。这充分表明佛山市镇域经济发展实力不俗,且具有较高的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

虽然佛山市在镇域经济、镇域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产强城弱”、公共服务待提升、生态环境不优等问题。今后要持续提升镇域投资竞争力,佛山可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深化产城融合,推进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破解各镇街“产强城弱”“生态不优”难题,坚持“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理念,结合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镇街功能布局、空间布局,在产业功能的基础上,统筹城市、经济、生态等功能建设,推进各镇街实现“经济业态、城市形态、环境生态”协调发展,增强佛山市镇街对人才、技术、产业等各类要素的吸引力。

二是畅通要素流动,提升镇域高端要素供给支撑能力。佛山市应持续加强对镇域实际情况的调研摸底,梳理影响佛山市城乡要素流动的问题清单,健全相关体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均衡配置。创新运用数字技术,促进更多城市优质资源要素有序、有效配置到镇域发展的重点领域,从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方面夯实佛山市镇域供给和保障支撑能力。

三是强化保障下倾,提高镇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佛山市可推动更多政策、资源和力量向镇、村倾斜,加大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在镇域的供给,进一步缩小佛山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重点加强佛山市重点镇、中心镇新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采写/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叶小青

编辑/黄昭贤